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中債指數專家指導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時指出
提升債券違約處置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證券日報記者 劉 琪
“自1981年恢復國債發行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后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出席中債指數專家指導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時指出,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市場的樞紐,中央結算公司在金融基礎設施體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央結算公司二十年精心打造的一整套反映人民幣債券市場價格及風險狀況的指標體系,有效促進了債券公允價格形成和市場透明度提升,對充分發揮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易綱還就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債券市場機制建設作了講話。他表示,目前存貸款基準利率處于適度水平,在維護老百姓利益和保持銀行競爭力之間取得了平衡,適合中國國情。在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央行存款基準利率仍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貸款利率實際上已經放開,但仍可進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貸款基準利率等,同時要繼續深入研究貸款利率走勢,以及存量貸款合同切換的問題,堅持在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前提下推進改革。
易綱談道,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充滿信心,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仍處于較為舒服的區間,美聯儲加息可能性降低,都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
他還指出,應切實推動債券發行落實投資者保護條款,提高債券存續期內信息披露的質量,提升債券違約處置的效率、透明度和可預測性,進一步增強中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
易綱表示,應從市場建設層面出發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不斷縮小與成熟市場的差距:
一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市場建設,打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二是在市場實踐中鼓勵思想碰撞和充分討論,提出新的概念,制定完善新的規則和協議,并爭取被國際市場接受,這是金融市場實力的體現。在債券市場開放的大背景下,金融基礎設施要發揮專業智慧,提出專業方案,兼容一級托管和多級托管模式,更好地服務對接國際投資者。
三是建設良好的市場文化,與國際接軌,爭取被廣泛接受和喜愛。
四是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