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建的一家普通的“農改超”超市,發展成現在接近千億元市值的上市企業,永輝超市已經成為不少人買菜購物的首選。
4月26日,永輝超市(601933.SH)發布了2018年財務報告,據了解,這也是永輝超市自去年年底分拆永輝云創后的首份年報。
不過,這份報告顯示,去年永輝超市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是公司卻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此外,若沒有投資收益和政府補貼等項目的提振,去年永輝超市凈利潤水平將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被寄予厚望的云創業務并沒有很快給永輝帶來實際的財務回報,實際上,近3年來,云創業務累計虧損13億元,已成為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拖累。
凈利下滑18%,銷售費增36%
4月26日,永輝超市發布2018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05.17億元,同比增長20.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合并凈利潤14.80 億元,同比減少18.52%。這也是永輝超市自上市以來第二次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若沒有投資收益和政府補貼等項目的提振,2018年永輝超市凈利潤水平將更低。年報顯示,去年永輝超市實現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約2.46億元,獲得政府補貼約1.18億元,同時取得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相關的收益約8792萬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永輝超市2018年銷售費用高達115.6億元,同比增長36.78%,主要是新開門店費用增加所致;管理費用同比增長68.84%,主要是職工薪酬(含股權激勵)費用增加所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永輝超市2015-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4.75%、16.82%、19.01%、20.35%,逐年遞增,而費用率卻明顯波動,分別為17.37%、17.02%、17.32%、20.87%,特別是2018年費用率顯著增加。
永輝云創3年虧損超13億
永輝云創成立于2015年6月,包含三大業態:超級物種、永輝生活店(生鮮+便利店的模式)及永輝生活·到家衛星倉(前置倉到家配送模式)。
2018年年報顯示,永輝云創2018年終止經營凈利潤為虧損9.45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終止經營利潤為虧損1.78億元,已成為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拖累。
不過,這并非永輝云創首次出現虧損。2016年和2017年,永輝云創分別虧損1.16億元和2.67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13.28億元。
對于長期虧損的事實,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曾在永輝投資者交流大會中稱,永輝云創覆蓋全國范圍內多個重點城市;其次是后臺搭建和人力成本高昂;最后是毛利率過低而制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前期高速擴張后,永輝云創從去年開始收縮其開店計劃,在業內人士看來開店放緩的原因是密集開新店成本過高影響了永輝超市上市公司業績。
永輝云創的虧損曾讓永輝壓力倍增。2018年12月4日,永輝超市與永輝云創的創始人張軒寧簽訂協議,以3.94億元轉讓永輝云創20%的股權。這之后,張軒寧成為第一大股東,占股29.6%。根據公告,“此次交易完成后,永輝云創及其控股子公司將不再納入永輝超市的并表范圍。”
有業內專家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永輝新零售業務一直賺不到錢,與永輝云創自身規模擴張的速度有關。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旗下門店快速擴張大多都會導致營業成本同步快速上漲,在沒有出現可盈利的模式之前,快速將模式進行鋪展只會導致企業陷入盈虧不平衡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