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獅集團行賄網信辦原官員,使其替天獅集團在互聯網信息管控等事項上提供幫助成為了既定事實,讓天獅集團在百日行動中成為了新的輿論風口。
天獅集團的創始人李金元曾被稱為“直銷教父”,而其與“傳銷教父”楊玉勇有過密切的合作,天獅“陽光”系統的創始人即為楊玉勇。在楊玉勇歸案十多年后,“假天獅”的傳銷組織仍舊活躍。有參加過假天獅的人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假天獅確與天獅集團無直接經營關系,但根據其說法,這些假天獅傳銷團伙的產品,確實為真天獅的產品。
與此同時,天獅集團開始在國內快速收縮直銷業務,直銷業績也隨之直線下降,力求轉型的天獅集團的舉動和創始人李金元的動向更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行賄丑聞背后
4月10日晚間,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發布判決文書,原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陳華,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處執行有期徒刑9年,并處罰金60萬元。
具體事實為,陳華于2004年至2010年間,利用擔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科員、網宣辦網管處副處長、處長等職務便利,為天獅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在互聯網信息管控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為此,陳華于2006年至2013年間收受李某給予的人民幣共計87.91萬元。
對于天獅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的行為,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范慶東告訴記者,根據法院判決書內容并參考其他信息,天獅集團應該未構成單位行賄罪,若構成單位行賄犯罪,應該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在范慶東看來,李某的行為屬公司行為,且在判決書的表述為“為天獅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李某在互聯網信息管控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這并不能說明“天獅集團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可能正因為此才沒有認定天獅集團涉嫌犯罪并追究其法律責任。
根據判決書顯示,原網信辦官員陳某是在2004年至2010年之間替天獅集團“互聯網信息管控等事項上提供幫助”,而天獅集團于2011年才獲得直銷牌照。
有不便透露身份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天獅聲稱在一段時間內轉戰海外,在直銷合法后才回到國內,但在獲得直銷牌照之前,天獅在國內的業務從未徹底間斷。”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1995年李金元在天津成立了天獅集團有限公司,并一直擔任天獅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
對于天獅集團和眾多知名職業經理人的關系,行業內存在大量傳言。根據多方證實,職業經理人錢港基曾供職于天獅集團,但錢港基卻告訴記者,自己與李金元沒有來往,并不了解。同時,《每經人物》報道稱,檢方批捕的權健老總束昱輝,早年其實畢業于“天獅”,但天獅集團方面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束昱輝并沒有供職于天獅集團。
“在天獅創立之初,駱超的三一盛世系統為天獅打下了江山,但李金元最終與駱超發生了矛盾,導致駱超帶領團隊中的大量人員出走天獅,曾一度令天獅元氣大傷。”上文中的行業人士說,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恰巧處于國家對傳銷嚴打的管制階段。“天獅集團在國內業務始終沒有完全中斷,只是由于內部和外部原因導致了天獅的經營進入低潮期,再加上天獅宣布進軍海外,使得天獅看似暫時放棄國內市場,完全轉向海外。”
天獅集團的官方說法則是承認在1998年國內對直銷傳銷一刀切的前提下,天獅在國內的業務并未完全停止。但天獅強調在這一時期,天獅是停止了在國內的傳銷活動,并根據當地政府指導探尋新的經營模式。
曾在天獅集團履職的職業經理人不在少數。在駱超與李金元分道揚鑣之后,天獅開啟了多系統多經理人的時代。根據行業人士以及天獅原經銷商的說法,天獅在駱超離開之后,最主要的系統為“成功”“金星”“陽光”等。
據行業內人士的說法,“成功”系統為陳湛所創立,但陳湛早在2007年左右便退出了天獅集團;根據行業媒體《知識經濟》雜志的專訪,“金星”系統的創始人之一為姜濱英,該系統為天獅集團的海外業務立下了汗馬功勞;“陽光”系統的創始人為楊玉勇,但天獅集團曾對外表示,楊玉勇最終被天獅集團開除。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楊玉勇曾多年從事傳銷活動,在國家打擊傳銷活動后,為了規避風險加入天獅集團。楊玉勇一度因涉傳而鋃鐺入獄,《焦點訪談》在楊玉勇歸案后,對其進行了專訪,并稱其為“傳銷教父”。
反傳銷人士李旭告訴記者,正是楊玉勇在東北地區發展了北派傳銷,并將其傳入到山東、河北、天津等多個省份。北派傳銷偏向于暴力型,涉及非法拘禁、限制人身自由等重大刑事犯罪問題,最終目的都是對受騙人員進行精神控制。在李文星案中,受害人李文星便是死于北派傳銷組織手中。
“雖然楊玉勇進入天獅集團,但還是在做著北派傳銷的勾當,最終導致了‘假天獅’的出現,在楊玉勇歸案十余年的時間內,仍舊存在傳銷活動。”李旭說。
涉傳的真假天獅
2018年11月,天獅集團發布聲明稱:“近期發現,不明身份者攜帶假冒天獅公章的證明材料去辦理業務,因及時發現而糾正,故而沒有發生損害集團合法權益的事件。在此,天獅集團鄭重發布聲明:對假冒天獅公章的行為,將嚴懲不貸,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天獅集團發布此聲明的背景是天津權健和華林集團先后被相關部門立案調查,多方媒體再次將矛頭指向多次涉嫌傳銷刑事案件的“假天獅”。有媒體統計,與“天津天獅”或“天獅生物發展”有關的涉傳刑案在9年內共計兩千多起,致使155人死亡。
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楊玉勇加入天獅集團之后,時至今日,“假天獅”依然在從事著傳銷活動。曾加入到“假天獅”而后成為反傳銷人士的樊京剛告訴記者,很多地方假天獅是直接去天獅正常購買產品,然后再在傳銷窩點里交2800元至3250元不等的費用要求加入會員,也有純粹假冒天獅名義實際上跟天獅沒有任何關系的。
根據樊京剛的說法,天獅集團銷售團隊早就已經處于萎縮狀態,假天獅的傳銷團隊是購買天獅集團產品的主要力量。
記者注意到,此前《每經人物》曾專訪過假天獅的參與者,受訪人也聲稱天獅打假傳銷實為收編,而該受訪人最終被收編于“成功”系統。
另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因傳銷罪出臺,大量的北派傳銷團伙頭目察覺到危險,準備找直銷掛靠,這個行為黑話叫做“團隊平移”,意思就是放棄詐騙本色,改回銷售產品的路子,從傳銷向直銷回歸。
對于涉傳的問題,天獅集團對外的說法是,早在1998年之前,天獅集團確為從事傳銷活動,并獲得了中國第一張傳銷牌照,但在1998年之后,天獅集團一方面停止傳銷,改為直銷(天獅集團行賄網信辦原官員發生在該時間段內),另一方面將業務拓展到海外。
根據道道輿情監控室和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海倫國際直銷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天獅的直銷業務逐年下滑。2014年,天獅中國區業績高達73億元;2015年天獅中國區業績60億元;2016年天獅中國區業績為30億元。2017年天獅中國區業績僅為7.3億元,同比下降74%。
2019年2月,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公開了調整服務網點的信息,該公司兩個月內先后調整兩次直銷區域,共注銷46個服務網點。對于天獅集團業績的萎縮,根據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天獅集團正在主動縮減國內的直銷業務以力求轉型。
在往年的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中,李金元都會代表天獅集團出席論壇。在2018年12月10日的博鰲論壇中,董事長李金元獲聘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副理事長,但李金元并未出席博鰲論壇,而是由集團副總裁閻玉朋出席論壇并代表李金元領取聘書。同期,在2018年12月14日,李金元前往美國出席聯合國某活動中,這也是李金元最后一次出現在公共場合。
海外征程
1997年,天獅集團宣布進軍國際市場,在宣傳資料中,天獅宣稱已經在110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2002年,天獅生物(TBV)以反向收購殼公司的方式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2005年正式進入美國主板證券市場。在2011年,天獅生物宣布進行私有化,并于當年完成退市。
接近天獅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李金元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個喜歡排場的人。“曾經李金元每到一處分公司考察,都會以大閱兵的形式‘檢閱’當地的職員和經銷商。”
李金元的“排面”甚至驚動了國外媒體。英國《國際經濟時報》曾稱,在天獅成立20周年時,李金元率領的6400余名員工的法國度假團,可能是歐洲歷史上遇到的最大規模旅行團了。據天獅集團公司官網顯示,天獅至今共在海外6個國家舉辦過年會,分別是俄羅斯、泰國、德國、印度尼西亞、肯尼亞和法國。
雖然天獅的分公司遍布110個國家,但絕大部分均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李金元提出了“少一個國家都不是全球化,少一國貨幣都不是多國貨幣”的口號。
英國《衛報》曾詳細報道了天獅在烏干達的發展情況。“在西方,天獅將其產品作為食品補充劑和‘健康設備’進行銷售。在烏干達,它們作為治療方法出售,從艾滋病到癌癥。”根據該報道顯示,烏干達作為全世界醫療水平最差的國家之一,由于醫療水平極為有限,天獅往往成了治病的最后選擇。天獅在2003年進入烏干達,根據當地政府統計,天獅在烏干達的營業額約為600萬美元。
該篇報道質疑了天獅在欠發達地區將產品描述為藥物的做法,并指出天獅在非洲多個國家,包括埃塞俄比亞和津巴布韋等,開展了多層次營銷模式(金字塔營銷計劃)。該文章指出,超過20萬烏干達人加入了天獅,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該國政府學校教師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