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倒下,卻帶出一個新風口,"重度事件"四度被炒,股市變身販賣場:一賣邏輯,二賣情緒
一張黑洞照片卻成了一家公司的黑洞。這不但是視覺中國未想到的事,更是其兩萬五千多位投資者未想到的事。
上帝要其亡,必先令其狂!這句話放在視覺中國身上再合適不過。在“版權門”事件發酵下,公司被全民吊打,股價亦遭吊打。
4月12日晚間,中銀基金發出估值變更的提示公告,將視覺中國估值調整為20.41元。除此之外,財通基金、博時基金也進行了相同的估值調整。這意味著該股在12日收盤價25.2元的基礎上再跌2個跌停板。
股市的機會不在東家就在西家,別家遭殃我家受益。在視覺中國被全民踩在腳下,股價暴跌的時候,一個最新的風口已經誕生,那就是“內容審核”。上周五,博彥科技、光一科技、中國科傳和華媒控股等4只相關個股強勢漲停,另有6只大漲。
其實,這已經是今年第四度暴炒“重度事件”了。第一次是豬瘟,豬肉股的行情還在繼續;第二次是化工,鹽城爆炸事件引發相關板塊漲停潮,個別股票短期內翻倍;第三次是超級真菌,當日相關板塊大漲;第四次就是視覺中國版權事件。
顯然,股市炒作邏輯一是販賣邏輯,二是販賣情緒。這些重度事件真的能夠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很大的提升嗎?顯然大多數是做不到的。能夠持續炒的只是邏輯暫時不能證偽罷了,能夠短炒的則大多數是情緒推動。
一個風口正在崛起
視覺中國股價倒下,一堆公司的股價崛起。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業務,那就是“內容審核”。周五(12日)最先漲板的是博彥科技,接著是光一科技、中國科傳和華媒控股,其他相關個股也有不錯表現。
有網絡流傳的資料顯示,博彥科技業務涵蓋為其他公司承擔審查工作,該公司在其內容審查工廠雇傭了4000多名員工,日夜瀏和審查網絡內容。2016年,這樣的員工還只有200名左右。如今,他們正在探索讓人工智能來做這項工作。
博彥科技2019年3月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5.7億,用于數據治理及金融套數據解決非方案技術升級建設項目以及園區運營、IT運維、輿情、數據標注與審核大數據等項目。
此外,光一科技、中國科傳、華媒控股、安妮股份、漢邦高科、人民網、新華網、中文在線、引力傳媒等皆有相關業務。
除了內容審核之外,另外一條邏輯也在醞釀當中。
有市場人士認為,結合近三年來大數據產業屢現大案,折射出的是國內數據版權管理亂像,同時也反應了政府正在對大數據產業進行供給側改革。未來大數據版權的管理勢必引導出一個新型的產業環節——數據銀行,帶來數據確權、數據受托管理、數據資產證券化、數據流轉、數字貿易等數據銀行業務的迫切需求和業務形態,并且政府自身的大數據也將而且只能以這樣的形態發展起來。
有市場人士表示,市場正在為最近市場上缺乏炒作題材而鬧心。視覺中國事件,要熱度有熱度,要強度有強度,要邏輯有邏輯,題材新穎,影響夠大,顯然給了資金方比較大的預期。
這個行業的想象力究竟有多大?
那么這個行業的利好究竟有多大?根據國信證券早前的研究顯示,圖片交易規模占廣告業產值比例僅為全球市場的1/4;正版化、“讀圖時代”帶動圖片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預計2019年圖片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8億。
另有數據顯示,中國版權圖像素材2017年理論市場規模186億。如果按照這樣的市場規模,提供內容審核服務的話,能夠給相關公司帶來多少業務上的增量呢?顯然不會太多。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經接近900億元。
俠客島周末亦發文稱,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以比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俠客島表示,杭州互聯網法院現在就采用了支付寶的區塊鏈技術。原創者在發布原創內容時,將其保存在區塊鏈上,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前、事后等維度,都會被區塊鏈蓋上“戳”,任何一點改動,哪怕是旋轉一張照片,都會被記錄并固定下來,且不可被篡改,保證了電子證據真實性和完整性。在此之前,發起類似的給權可能需要去公證處,而公證費就需要將近千元,然后還要等上一段時間,再去法院立案。而使用區塊鏈技術,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幾分鐘花費幾塊錢。
也就是說,內容審核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也不是一件需要花太多的錢的事。從側面證明,這個市場的規模也可以預見不會有想象的那么大。市場炒作的依然是一個邏輯,一種情緒。
其實,這已經是今年第四度炒作類似事件了。前面的非洲豬瘟讓豬肉板塊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板塊,但從一季報的情況來看,豬肉企業的業績并未出現好轉,而非洲豬瘟發生在去年四季度。
化工板塊在鹽城爆炸之后,亦有個股出現翻倍表現,但當事公司都認為對業績影響甚微,高潮之后的化工板也是一地雞毛。超級真菌的消息曾令聯環藥業等相關個股短暫火爆,但在有關方面的澄清和力證之下,股價在12日紛紛大跌。
分析人士認為,在現在的A股市場,發現邏輯、販賣邏輯,發現情緒、販賣情緒已經成為一種盈利模式。不僅僅是炒視覺中國這種重度重件,更包括此前的工業大麻、黑洞概念、網絡切片、數字孿生、電力物聯網等,越是短期內無法證偽的邏輯越受資金追捧,而風口過后無一不是一地雞毛。
“先搶了錢再說,管他以后會怎么樣?”這可能也是當下市場的一種主要心態。那么,接下來的市場會不會因為幾塊錢的利益而炒作俠客島提到的區塊鏈呢?
視覺中國“害人害已”
4月11日,在視覺中國網站上,黑洞圖片被列入視覺中國的“編輯圖片”,并且標明:此圖片是編輯圖片,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致電或咨詢客服代表。隨后,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關于“黑洞”照片,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
相關質疑聲開始出現,輿情熱度開始升溫。將質疑推向高潮的無疑是共青團中央。共青團中央發微博問: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 微博大V潘石屹也表示,曾經受到過視覺中國的威脅。另外,有媒體報出,歐洲有關方面并未給予視覺中國授權。
12日上午,天津網信辦連夜依法約談視覺中國網站,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將“圖片版權保護將納入專項行動”。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紛紛發聲,媒體、企業和網民爆料、吐槽不斷,原來國徽、國旗、偉人照片、大學?;?、企業logo等圖片版權皆被其占為己有,而他們的律師函也經常令人防不勝防。
央視周末的評論更是給視覺中國當頭一棒。評論認為,一個宇宙黑洞引出了一個行業黑洞。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原創作品,這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我國也在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和監管體系建設。視覺中國以“能奈我何”的嘴臉,把法務做成銷售,一頭侵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一頭又對使用者進行“維權敲詐”,既苦了原創者也苦了使用者。所以才有了網上那句“苦視覺中國久已”。這種惡劣的勾當屢屢得逞,嚴重破壞市場秩序,更向公眾展示了版權交易中一顆吸血的毒瘤。嚴懲“視覺中國”很有必要,嚴防“下一個視覺中國”更有必要。健康良性的版權市場必然是激勵原創者創作熱情的市場;必然是不給“視覺中國們”任何生存機會的市場。
視覺中國不但給公眾帶來了傷害,亦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帶去了重大損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共有248只公募基金產品持有視覺中國,合計持股高達1.318億股,占流通股比例高達42.46%。
4月12日晚間,中銀基金發出估值變更的提示公告,將視覺中國估值調整為20.41元。除此之外,財通基金、博時基金也進行了相同的估值調整。這意味著該股在12日收盤價25.2元的基礎上再下調2個跌停板。也就是說,這些基金至少要承受三個跌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