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鼓勵以及資本承壓情況下,銀行近期永續債“補血”動作頻頻。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3月31日,已有工行、中行等7家銀行發布公告宣布擬發行永續債,發行規模合計不超過4000億元,不過尚需銀行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發行永續債可以有效補充其他一級資本,有助于優化銀行資本結構,未來發行隊伍有望進一步擴大。
7家銀行擬發行永續債
所謂永續債是指沒有明確到期時間或期限非常長的債券,即理論上永久存續,用于補充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
在今年1月中國銀行發行首單銀行永續債之后,籌備發行永續債的銀行隊伍不斷擴大,一天之內就有3家銀行宣布擬發行永續債。3月29日晚間,中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同意發行不超過400億元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于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當日,農行也宣布董事會同意發行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金額不超過1200億元,這是目前宣布擬發行的最大規模的永續債。
同一日,交行也發布公告稱,該行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發行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同意該行在境內外市場發行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或等值外幣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并同意將該議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批準。
不僅上述3家國有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等3家股份制銀行,甚至“宇宙行”工行也加入了永續債擬發行隊伍。具體來看,華夏銀行宣布擬發行不超過400億元永續債;中信銀行擬發行不超過400億元(含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3月26日獲董事會批準;3月28日晚間,工行、光大銀行分別表示擬發行不超過800億元、不超過400億元永續債。
至此,共有7家上市銀行發布公告表示擬發行永續債,計劃發行規模合計不超過4000億元,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資本承壓多渠道“補血”
資本金既是銀行抗風險的重要保障,又是銀行經營的必要基礎。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3%,較上季末上升0.2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8%,較上季末上升0.2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2%,較上季末上升0.38個百分點。
不過,考慮到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不良資產核銷、銀行表外資產的逐步回表以及趨嚴的監管要求等因素,銀行仍面臨資本金補充壓力。
今年以來,銀行“補血”動作頻頻,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補血”工具輪番上場。比如,中信銀行400億元可轉債和江蘇銀行200億元可轉債近日獲得火爆申購;農行3月19日成功發行了600億元二級資本債;工行550億元二級資本債近日也發行完畢。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對銀行而言,資本補充是一項常規工作,因為銀行的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同時,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也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資本金。因此,為確保業務穩定可持續發展,銀行需要積極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加大資本補充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較少,尤其是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匱乏。對非上市中小銀行而言,一般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來補充二級資本,而可以使用的一級資本工具有限,對于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制約。
“補血”隊伍不斷擴充
為拓寬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去年12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提出,推動盡快啟動永續債發行。今年1月25日,中行成功發行首單400億元永續債,提振市場信心。而隨著銀行發行永續債的動力有所增強,未來加入的銀行有望進一步增多。
分析人士指出,永續債作為補充資本的一個手段,實際上是豐富了銀行的資本來源。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可以有效補充其他一級資本,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
恒豐銀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王麗娟表示,銀行發行永續債最主要的動因在于補充資本,緩解資本壓力。根據現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永續債屬于一級資本中的其他一級資本,可緩解銀行的一級資本壓力,提高資本充足率。同時,與核心一級資本相比,永續債的成本相對較低,有助于商業銀行降低資本的總成本。
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孫瑩指出,相較于其他一級資本補充形式,永續債發行相對容易,可以為銀行補充一級資本帶來更為方便且成本相對可控的新途徑。永續債由于期限較長,可以解決銀行長期資金來源問題,促使銀行業務和資產規模有序擴張。同時,有利于進一步優化銀行資本結構。永續債能有條件計入權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自身杠桿率,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起到積極作用。隨著中行、工行、農行等成功嘗鮮后,后續會有更多上市銀行加入通過永續債“補血”的隊伍。
“但是目前永續債發行仍存在一些障礙,比如法律依據并不充分,會計處理需要進一步明確,證券市場分割現狀有待完善,與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法律關系需要明確,審批和監管的協調統籌需進一步加強。”孫瑩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