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打開多閃發現了一條來自多閃小助手的信息,信息稱,根據騰訊公司強烈要求,您在微信/QQ上的賬戶信息,包括頭像、昵稱的權益屬于騰訊公司,如果您多閃的頭像昵稱與微信/QQ一致,需要修改在多閃或微信/QQ上的頭像昵稱。
這則突如其來令人一頭霧水的聲明將騰訊和今日頭條再次推上風口浪尖,之所以會有上述爭議,源于騰訊向天津濱海區法院就昵稱、頭像對多閃提起訴訟并申請行為禁令。
3月20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公布了裁定結果,要求抖音立即停止將微信/QQ開放平臺授權登錄服務提供給多閃使用的行為;要求停止在多閃中使用來源于微信/QQ開放平臺的微信用戶頭像、昵稱的行為。抖音系由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多閃系由北京拍拍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經營。
盡管法院已下達禁令,但用戶的個人信息所有權究竟歸屬何處,在業內仍屬于爭議問題。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數字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汪慶華認為,“用戶對于企業平臺上產生的可識別的專屬性的個人數據擁有控制權,對于在平臺上產生的數據有權獲得備份,并轉移到其他平臺。”
多閃方面向記者表示,多閃是抖音的私信升級,業務場景密切相關(私信互通),為滿足用戶需求,經過用戶主動明示授權敏感信息(好友關系、私信),符合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的要求。
“頭騰”之爭再起
3月20日,抖音總裁張楠在微頭條發聲,解釋了此前多閃彈窗,提示多閃用戶更換昵稱與頭像的緣由。張楠同時表示,由于自己的抖音賬號也是使用微信賬號登錄,自己的頭像可能要在自己負責的產品上,被自己刪除了。
這則風波起源于騰訊公司遞交給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的《行為保全申請書》,上述《保全書》稱,微信和QQ產品平臺上產生和積累的用戶頭像、昵稱數據,是騰訊公司微信/QQ等產品開展經營活動,進行商業競爭的重要核心資源,歸屬于騰訊。多閃用戶使用自己的微信頭像和昵稱,是侵犯騰訊所擁有的“用戶數據”,騰訊要求多閃方面停止使用。
截至目前,頭騰大戰已持續一年之久,雙方摩擦不斷。此事將商業競爭拓展至用戶昵稱和頭像這樣的公開信息,引起市場多方關注。
對此,騰訊和頭條均對上述言論發表了公開回應,騰訊官方稱關于某APP彈窗推送的信息,純屬偷換概念的無稽之談,并稱,抖音違反誠信原則超范圍和違規使用來源于微信/QQ的用戶頭像、昵稱等數據,并擅自將騰訊提供給抖音的微信/QQ號授權登錄服務提供給多閃使用。
對此,多閃官方表示,騰訊3月19日對外發布所謂“多閃非法從抖音獲取用戶的微信/QQ頭像和昵稱”等言論屬于造謠。多閃在誕生當日就被微信封禁,抖音也被微信封禁一年時間。所謂多閃使用微信數據純屬無稽之談。多閃是抖音的私信升級,屬于抖音短視頻推出的社交產品,使用抖音獲得的微信賬號授權功能并不違規。
騰訊方面隨后表示,抖音和多閃是分屬兩家不同公司、由不同開發者所經營的獨立應用,騰訊從未授權多閃使用相關信息。
案件仍在審理中?
3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發布民事裁定書,支持了騰訊方面提出的部分訴訟禁令請求。
法院裁定書表示,微信/QQ產品積累的包括具有身份識別作用的頭像昵稱等用戶信息,已經成為可以為其帶來競爭優勢的商業資源。
法院同時在裁定書中表示,本案的關鍵不在于好友關系的推薦,而是在于用戶頭像和昵稱的歸屬。裁定書原文陳述“抖音產品設置推薦好友功能本無可厚非,其通過何種匹配方式,將抖音用戶可能認識的人作為好友推薦,以及被推薦的人是否同意將其推薦給其他用戶,并非本案的爭點(爭議焦點)。本案的焦點是抖音用戶在向用戶推薦好友時,對其獲取的微信頭像昵稱的使用問題。”
此前備受關注的,要求立即刪除用戶昵稱、頭像一事則出現轉機。禁令裁定書顯示,在聽證后,騰訊向法院提出撤回對多閃后臺服務器中刪除留存微信/QQ用戶信息的訴求。因此法院未對這一訴求進行評述。
最終,裁定書要求多閃及抖音停止使用微信/QQ用戶頭像、昵稱。裁定書第33頁顯示,在2019年1月22日之前,已經使用微信/QQ賬號登錄過抖音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而且禁令裁定生效前已通過微信/QQ賬號登錄方式登錄過多閃產品的用戶排除在請求的保全措施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南都的報道顯示,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一裁定結果只是對騰訊申請行為保全的裁定,目前案件仍在審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