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發展十多年來,互聯網醫療仍然沒有找到適合中國現狀的公認的盈利模式。
互聯網醫療,潮起潮落。騰訊投資的騰愛醫生于2019年3月10日12時正式關閉服務,騰愛醫生APP及微信公眾號和網站全面下線。僅僅三歲的騰愛醫生走到了終點。
關于下線原因,騰愛醫生微信公眾號解釋稱,因公司組織構架和業務策略調整。
上周,背靠平安集團的互聯網醫療平安好醫生(01833.HK)發布上市后首份年報,雖然2018年平安好醫生收入快速增長,增至33.38億元,但虧損9.13億元。此前2015-2017年平安好醫生分別虧損3.24億元、7.58億元和10.02億元,意味著平安好醫生連續四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
發展十余年來,互聯網醫療仍未找到公認的盈利模式。
潮起潮落
2016年3月,騰愛醫生與國內九大醫生集團簽約,后者與騰訊一起打造醫療移動信息平臺。醫生在騰愛醫生實名注冊并通過身份認證后,可以通過公眾號與患者交流。同時,騰愛醫生可以幫助醫生樹立品牌和患者流量入口。
根據騰愛提供的數據,騰愛醫生累計服務患者超2000萬人次,每日咨詢量超3萬人次。
騰訊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布局并非騰愛一家。
據悉,騰訊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投資了好大夫在線、醫聯、丁香園、微醫等多家公司,同時在2018年下半年,杏仁醫生與企鵝醫生合并成為“企鵝杏仁”,幾家公司中,好大夫在線、丁香園、杏仁醫生都開發了線上咨詢問診的功能。
騰愛在關停服務的公告中表示,用戶如果想使用類似騰愛醫生應用,可以使用杏仁醫生。杏仁醫生也發表聲明將無縫為醫生集團和機構提供全面支持。
3月12日,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一句粵語叫一雞死,一雞鳴。創新行業走快一步會死掉,走慢一步會被淘汰,只能快半步。僅僅靠燒錢很難成功,回到醫療本質的競爭和核心競爭力更為重要。騰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投資公司。隨著5G時代來臨,互聯網醫療中的望聞問切可能得到進一步技術革新,類似華為、科大訊飛(39.190, -0.26, -0.66%)的科技企業也有了超車機會。”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1年互聯網醫療融資約20億美元,投資機構約315家,而到2014年,對應數字分別為70億美元和602家機構。之后,行業快速冷卻,到2016年,融資額降到39億美元。
從2015年的風靡,到2016年的洗牌,再到2018年的再次火熱,互聯網醫療模式的突破口始終是如何打通醫療行業繁雜的環節,形成平臺的完整生態。2015年底至2016年,多家移動醫療公司宣告死亡、提前退場。流量變現、商業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等核心問題成為困擾互聯網醫療發展的癥結。
2017年,移動醫療領域有超過1000家公司被注銷。此前幾年的鼎盛時期,移動醫療公司一度擴張到5000家,但死亡潮后,真正生存下來的不足50家。
普華資本合伙人、普華醫療總經理周密曾公開表態:“我旗幟鮮明地反對互聯網醫療這個概念,互聯網還只是個工具,互聯網醫療怎么走還是要看醫療本身。”
醫療“硬核”
政策引導也時刻影響著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方向。
2015年左右,主管部門出臺的若干規劃性綱領性文件將“互聯網+醫療”列入未來長期規劃,而監管政策和市場格局尚未明朗。一時間,各路資本蜂擁而至,超11億美元的行業融資迅速催生了一大批移動互聯網醫療公司。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的建設與應用,鼓勵網上開展簽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在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面,《意見》明確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3月12日,廣東威爾醫院聯合醫生集團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互聯網醫療歸到根本還是要解決如何使醫療服務得到更好體驗,提供臨床和場景改善。基于以往經驗,純線上模式很難走通,如何同線下醫院有機結合成為關鍵。騰愛醫生的關閉一定程度上是騰訊方面的策略。杏仁醫生與其兩個部門的線上咨詢業務沖突。”
我國醫療行業的現狀決定了,在企業與醫院合作中,公立醫院體系長期處于強勢的一方,掌握核心資源。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院的合作如果只停留在幫助掛號、問診的層面,沒有觸及核心業務,也無法建立有效的商業模式。最終,容易造成企業簽了一堆醫院,卻什么也沒干成的尷尬局面。
莊一強對記者分析:“國家對于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管控很大程度上源于對于現階段醫療技術的限制,隨著科技內核的進步,互聯網醫療未來將會有更多發展空間。”
1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聯網醫療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純線上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說,很難獲得高客單價和盈利。因為在醫療行業以往的盈利大頭還是在藥和治上,診費占比很少。這就需要企業跟線下醫院形成協作。而線下醫療行業不可避免有重資產,回報慢的特點。而在互聯網醫療賽道,類似阿里的通過醫藥零售賽道進行切入的盈利模式也停留在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