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8次提到互聯網,其中6次的表述是“互聯網+”。這意味著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將走向深度融合,“互聯網+”將全面融入到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社會事業發展和機制體制創新之中,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增進人民福祉。我國互聯網發展將進入新時代。
網絡基礎設施將更具普惠性和更好的用戶體驗。網絡速度和資費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自2015年李克強提出提速降費的要求以來,“提速降費”已經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顯然今年的要求更高、更具體。報告中提出,要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開展城市千兆寬帶入戶示范,推動移動網絡基站擴容升級。讓用戶切實感受到網速更快更穩定,并進一步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 規范套餐設置,使降費實實在在,消費者明明白白”。
“互聯網+”將成為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驅動力。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亟須培育和壯大新動能。報告中明確,要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成長,這些都將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互聯網在政務服務和監管領域的應用將加速。全面“放管服”改革是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極大激發市場活力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府服務”,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今年的報告中,又進一步提出了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推行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改革;壓減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實施“互聯網+督查”。 互聯網將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多方位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