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與股價相背離,宜華健康(000150.SZ)的股權質押風險爆發。
2月22日晚,宜華健康的第二大股東林正剛因質押爆倉致626.93萬股被動減持。
林正剛是宜華健康在2014年收購的醫療后勤公司眾安康的董事長,上述收購事件也是宜華健康從地產轉型醫療服務產業的開始。隨后,宜華健康加速擴張,截至去年上半年,宜華健康控股或托管的醫院已達22家。
然而,轉型擴張之路存在不少問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的資產負債率達69.96%,為行業內最高,商譽逾21億元,占同期凈資產的86.14%。短期債金額達15.26億元,貨幣資金僅3億元。
對此,3月1日,長江商報記者致電宜華健康并發送采訪函。但至3月3日記者截稿時,并未收到回復。
3月3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為,地產公司跨界布局醫療并不容易,盡管宜華健康的現金流已經出現好轉,宜華健康截至三季度末15億元的短期債也讓上市公司承載較大的償債壓力。
二股東半年減持16次套現1.6億
2月22日,宜華健康發布公告稱,持股13.27%的股東林正剛與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進行兩筆質押式回購交易因到期未及時購回。中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于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對林正剛所持不超過626.93萬股股份(公司總股本的1%)進行違約處置。
根據宜華健康的三季報顯示,林正剛為宜華健康的第二大股東,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除上述質押爆倉而導致的被動減持外,林正剛自2018年10月以來,通過約16次減持,減持了上市公司1242.55萬股,合計減持金額達1.63億元。
與此同時,林正剛已經將其手中持有的超過8000萬股質押,約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97%。
長江商報記者查閱天眼查發現,林正剛于2014年進入上市公司,是宜華地產(宜華健康更名前)于2014年收購的廣東眾安康后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同年,宜華地產還投資并購了愛奧樂醫療器械(深圳)有限公司、達孜賽勒康醫療投資管理公司、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開始從地產向醫療健康行業轉型,構建了醫療養老后勤服務、醫療機構專業服務和養老社區專業服務3大業務板塊。
截至去年6月底,宜華健康已控股或托管的醫院達22家,管理醫療床位數接近10000張、護理床位數超過2000張,躋身國內擁有萬張床位的大型醫療集團行列。
負債率達70%為行業最高
通過轉型健康產業,宜華健康業績提升明顯,年營業總收入持續增長。2015年至2017年,宜華健康分別實現營收10.31億元、12.96億元、21.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161.27萬元、7.44億元和1.74億元。2018年預計實現盈利2.1億元至2.45億元,同比增長20%至41%左右。
隨著收購擴張,宜華健康的商譽增長快速,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其商譽已超21億元,占同期凈資產的86.14%。
運營資金需求也進一步增加。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宜華健康的資產負債率達69.96%,在申萬醫療服務行業的18家企業中負債率最高。短期借款金額達13.6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6億元,合計短期債金額達15.26億元,而其賬面貨幣資金僅3億元。
盡管截至三季度末,宜華健康的現金流已經出現好轉,達3.11億元,但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為,宜華健康三季度末12億元資金缺口填平并非易事,宜華健康資金鏈壓力仍然較大。
事實上,地產公司跨界布局醫療并不容易。上述分析師認為,盡管就目前來看,醫療產業服務的營業收入占宜華健康總營業收入的90%左右,養老產業服務占比不到10%,但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明顯,有著“養老基因”的宜華健康未來或將從“養老”行業進行突破。
在宜華健康的半年報中,其表示2018年,隨著公司業務整合的逐步深化和板塊協同效應的顯現,公司醫療運營和養老運營兩大業務核心實現快速發展,從宜華健康目前的布局來看,其已在杭州、青島、寧波象山、嘉興海寧、深圳等地均有即將開業或在建的養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