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飛鶴奶源供應商原生態牧業發布盈利警告稱,考慮到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較上年增加,預計2018年虧損增加,這意味著其或將連虧3年。
公開資料顯示,原生態牧業是一家乳牛畜牧公司,主營原料奶生產,2013年11月在中國香港上市。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7個牧場共有乳牛62021頭,較上年同期增加5885頭。近年來,受進口奶源沖擊、國內奶價低迷、市場疲軟等影響,原生態牧業業績自2014年達到高點后開始下滑,2015年-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6617.3萬元、-8856.9萬元、-6790.7萬元,同比增長-84.2%、-233.84%、23.33%。
2018年上半年,原生態牧業營收為5.37億元,同比增長8.94%,凈利潤為-5334.2萬元,同比下降210.51%。原生態在中期報告中表示,隨著國內原料奶產量加大,市場呈現季節性供大于求,導致中國原料奶售價維持在較低水平,加速了虧損奶農的退出,規模牧場業開始通過淘汰低產奶牛控制產能過剩。在此背景下,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計入行政開支的購股權開支增加以及其他收入的減少,成為其虧損主因。
此外,業內認為,原生態牧業對主要客戶依賴性過高,也為其業績埋下一定隱患。截至2018年上半年,來自飛鶴、蒙牛、光明三大客戶的收益,占原生態牧業總收益的94.2%。
原生態牧業曾多次在業績報告中提到飛鶴奶粉的增長和中國奶粉市場的需求,并視為實現盈利增長的利好條件。不過根據雙方協議,原生態牧業向飛鶴優先供應原料奶的協議將于2019年底結束。對于是否續簽協議,新京報記者嘗試向雙方求證,但原生態牧業總部電話始終無法接通,飛鶴方面表示相關負責人在外,要晚些回復。截至新京報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