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屢屢被爆出“欠薪”事件,華泰汽車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華泰對媒體回應稱,欠薪傳言是部分因績效考核不及格而被勸退員工的惡意抹黑。
不過,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華泰多名員工證實,除了網傳的北京基地外,華泰旗下在天津和內蒙古鄂爾多斯(7.440, -0.09, -1.20%)的基地也有欠薪的情況存在。有華泰鄂爾多斯的員工證實,工廠早已停工,就連基地員工食堂也在半年前關門了,廠區現在僅剩下三十幾個人在上班。
網傳華泰欠薪疑云
華泰汽車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傳統自主品牌車企,通過購買德國、意大利的發動機知識產權,并進行自我吸收,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造車技術。同時,華泰還擁有天津、山東榮成、鄂爾多斯三大汽車生產基地。
1月14日,一封員工《求助信》曝出了華泰汽車欠薪事件,信中稱多名員已累計被拖欠了4個月的薪資。一位業內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證實了華泰欠薪的事實,同時稱,華泰汽車正在內部追查透露消息的員工。
而在隨后的采訪中,北京華泰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欠薪事件。1月22日,華泰對媒體回應稱,關于拖欠工資等消息都是不實內容,信息主要來源是部分因績效考核不及格被勸退員工的惡意抹黑。
華泰汽車天津基地的一名在職員工張恭卻表示,此前網絡上流傳的員工《求助信》內容真實,因為自己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自2018年2月起,華泰一直沒有按時發放工資,每次都是欠薪兩個月后發一個月的,最長一次拖欠了四個月未發。”張恭說。
“12345市長熱線、仲裁電話全都打了,仲裁要求補發工資卻也只發了9月份一個月的。”張恭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對于仍被拖欠的10月、11月、12月工資公司也不給說法。他認為,此前爆料員工大概也是因投訴無門才通過社交媒體對外發布了《求助信》。
多地證實存在欠薪情況
實際上,華泰山東榮成基地、鄂爾多斯基地也存在類似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
華泰鄂爾多斯基地前員工王喜稱,自己已離開了公司,但工資及補償卻到現在仍未結清。他說,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還有200名左右的員工。
說起華泰鄂爾多斯基地,王喜感慨道,基地效益最好時工廠有1000多人,現在僅剩30人左右,“感覺目前整個鄂爾多斯基地已經徹底崩塌瓦解了”。
去年,華泰宣稱要把量產任務轉移到山東榮成基地,當時就有人質疑其轉移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變相裁員。“當時幾乎所有涉及轉移安置的問題,華泰方面都回復‘不知道’。從鄂爾多斯去榮成的有十幾人,實際只留下了7個人。”王喜說。
王喜介紹稱,有同事轉移去榮成后也被拖欠了幾個月工資,而且榮成基地現在也不生產,與現在鄂爾多斯的狀態一樣。
事實上,張恭所在的華泰天津基地也是如此。“天津基地大概1年左右沒生產了,工資難發可能就是這原因。”張恭稍顯無奈地說。
中新經緯客戶端輾轉聯系到華泰山東榮成基地在職員工李發,但對于目前基地的具體生產和發薪情況,他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訪。
鄂爾多斯基地已停產
據媒體報道,華泰鄂爾多斯基地占地共6000畝,但鄂爾多斯市國土資源局公布的土地產權證顯示,華泰汽車真正利用的土地為2280畝,超半數土地荒蕪,建設好的廠房也多數處于停產狀態。
王喜回憶稱,很早以前華泰汽車就試圖減少員工數量,公司曾要求員工前往山東榮城基地支援發展,但當時很多員工因為家庭等因素,并不愿離開鄂爾多斯。
“我是一名技術工,我很關心到了華泰榮成基地將被安排什么崗位,而華泰方面對此回復卻說‘不知道’”。王喜無奈地說,“華泰哪是搞轉移安置,這做法是想讓員工主動離職啊。其實,如果真的經營不下去了,直接告訴員工并解散安置就行了,何必拖欠工資、搞變相裁員呢?”
據悉,2005年前后,鄂爾多斯正實施以資源換產業的轉型之路,而因汽車產業鏈條長,發展可以帶動周邊零部件、原材料等個多行業發展,同時還可以增加當地就業和稅收。基于這些原因,華泰汽車被引入鄂爾多斯建設了生產基地。
隨后,鄂爾多斯在康巴什區給華泰汽車劃撥了6000畝土地。華泰汽車也定下了目標,包括投資150億元,2015年產業園完全達產,年產100萬臺發動機、100萬臺變速器、100萬輛整車,完成工業產值2250億元以及等額汽車零部件產值等。
對于基地如今幾乎荒廢的情況,華泰鄂爾多斯基地員工楊財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無奈地說,工廠早已停工,就連基地員工食堂也在半年前關門了,廠區現在僅剩下三十幾個人在上班,宿舍樓水電也斷了。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曾分析指出,華泰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的路越走越窄,基本已經喪失了進一步發展的能力。華泰燃油車已基本宣告失敗了,在當前的形勢下,今年華泰汽車將很難維持。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恭、王喜、李發、楊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