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汰加劇的共享單車領域,背靠螞蟻金服的哈羅單車,面臨城市“禁投令”、盈利點難覓的難題下,又節外生枝。
11月26日,哈羅單車將樂金化學(南京)信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起因為哈羅單車認為樂金化學提供的智能鎖出現電池故障,致使大批哈羅單車“失聯”,而其電芯均為LG化學生產的INR 18650 M26型號電芯。樂金化學為LG化學位于南京的電池生產公司,負責生產制造LG化學電芯。
然而,針對此質疑,樂金化學一直堅持原因在于哈羅單車的“不當使用”,并且不承認哈羅方送檢的規范標準。哈羅“幽靈單車”事件陷入“羅生門”,記者就其中的疑問向哈羅單車及樂金化學分別求證,樂金化學未作回應。
幽靈單車
據了解,自今年5月份起,哈羅公司在后臺系統上發現了一批“幽靈單車”,它們的信號在夜晚來臨后集體消失,當太陽升起后又重新出現在系統上,據哈羅單車方透露,兩個月時間,約有數十萬輛哈羅單車與系統“失聯”。
經哈羅方技術人員排查分析,智能鎖電芯的防爆閥被沖開,意味著電芯已經不能使用,在隨機拆開的2000輛故障哈羅單車上,安裝的均為LG化學生產的電芯。
據媒體報道,為厘清雙方的責任,7月19日及8月8日,哈羅公司分兩次將15枚全新的LG M26型號電芯送至第三方檢測機構英格爾認證檢測集團,進行高溫充放電循環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電芯在45℃、4.1-4.2V的條件下,電壓為0,不能充放電。因此哈羅方認為LG M26型號電芯的兩個主要參數可能存在虛標的問題,真實使用情況下并不能達到產品規格書的標準。然而,樂金化學并不認可檢測標準,稱“并非國家標準測試條件及方法。”
對于此爭議,哈羅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很遺憾”,她告訴記者:“國家的標準是產品合格的標準,并不是代表行業的水準,就目前檢測結果來看,LG電池的產品質量實測確實在規格書條件下產生問題。”并且引用相關專家的意見向記者表示:“對于LG產品規格書中溫度使用范圍為0-45度的M26而言,實驗所模擬的使用環境并沒有超出產品規格書的限定,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在45℃下LG電池因為“保險裝置非正常啟動”而導致大規模電池報廢的情況,都不應發生。”
LG M26型號電芯的產品規格書顯示,充電環境溫度為0-45℃,充放電最大電壓為4.2V。
據哈羅單車透露,到6月份,“幽靈單車”數量增長到數十萬輛,據了解,哈羅單車單輛造價約1000元,據此估算,“幽靈單車”的總造價可達1億元以上。哈羅方對此表示:“為此我們付出了極大的成本,我們必須付出額外的找車成本、維修成本、更換成本和運輸成本。”
這次事件無疑給本就難以盈利的哈羅單車帶來了更沉重的負擔。
盈利難題
成立于2016年的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后來者,在ofo與摩拜在一線城市激烈爭奪的同時,哈羅單車在二三線城市站穩了腳跟。經過2017年的市場競爭,共享單車格局漸定,哈羅成為除ofo與摩拜之外的第三極。
2017年10月,哈羅和阿里系的永安行合并;2017年12月,螞蟻金服成為哈羅單車D輪領投方;2018年6月1日,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云鑫對哈羅單車增資18.93億人民幣,哈羅單車估值漲至23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在湖畔大學上課時披露,在湖畔大學5月底的課堂上,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稱“哈羅單車在一年半內逆襲摩拜和ofo,日訂單總量超過前兩者之總和”。
哈羅單車聯合創始人李開逐曾公開表示,“其中一百個城市已經實現盈利。”記者在哈羅單車官網看到,哈羅單車已覆蓋了300座城市,這意味著還有200個城市在虧損。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也曾對媒體表示,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盈利時間表。
然而截至目前,哈羅單車依然沒有正式進入到一線城市。2017年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暫停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至此,全國范圍內發布共享單車“禁投令”的城市已達12座,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
一直以來,哈羅單車也因此受到違規投放的質疑。據了解,今年8月21日,針對哈羅單車在深圳違規投放和運營情況舉報,深圳市交通委責令哈羅單車立即整改,清理回收在深圳的哈羅單車。在北京、鄭州、邯鄲等地,哈羅單車都曾受到過相似質疑。
對此問題,上述哈羅單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哈羅單車嚴格遵守地方法規,與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積極溝通和合作。針對明令禁止投放的城市,哈啰單車也積極配合政府相關管理,及時按照相關要求管理運營車輛。
另一方面,背靠螞蟻金服的哈羅單車,慢慢顯露出了市場野心。9月17日,哈羅單車宣布正式更名為哈啰出行,并將和首汽約車、滴答打車、高德地圖等網約車平臺合作,上線網約車業務。自此,哈啰出行將包含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網約車三個業務。
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曾公開表示,希望共享單車業務只占一成,那就意味著還有很多其他很厲害的業務。而實際上,今年4月,哈羅就開始申請“哈啰”系列商標名,商標類別包含“旅游、物流服務”,“保險、金融、不動產”。
不過,在共享單車洗牌臨近結束的當下,依然難以達成盈利,緊鑼密鼓拓展更多業務的哈啰出行,究竟能走多遠,就只能交給時間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