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轉股份信息披露指引》提出,滬深交易所將高送轉與上市公司凈利潤、送轉股后每股收益、凈資產增長率等基本面業績指標掛鉤,同時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董監高等在上市公司高送轉前后的減持行為作出了詳細規定。
高送轉通常向市場釋放了未來公司業績將保持高速增長的積極信號,有利于提振股價。有網民表示,以往高送轉屬于權益的內部調整,無法直接反映和提升公司業績,更無法直接提升上市公司的價值。相反,高送轉與二級市場行為之間,還容易存在一定的利益鏈條,極易損害大多數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而嚴監管下高送轉股票與業績掛鉤程度變高,有助于高送轉回歸理性。網民“趙亞赟”表示,送轉比例與業績增長相匹配,可以培養價值投資觀念,降低股市風險,這對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引》對披露高送轉方案的上市公司業績做了具體的要求:其最近兩年同期凈利潤應當持續增長,且每股送轉比例不能高于上市公司最近兩年同期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
網民“戴康”表示,新規下,高送轉可以向外部投資者傳遞內部管理者對公司未來盈利的樂觀預期,因為股本分母增大會導致每股收益下降,為了維持股價的相對穩定,盈利水平需具備可持續性,這是高送轉與業績掛鉤監管的核心思路。
而在網民“許小恒”看來,高送轉與業績增幅比例掛鉤,有助于投資者篩選出有業績支撐的公司,可借助此“標尺”評估公司業績成色;“抬轎式”送轉的空間被壓縮,降低投資者被“明送轉,暗減持”套路傷害的可能。如此,上市公司送轉股可以回歸本源,真正反映公司經營業績與實際股本擴張需求,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
在加強對高送轉的監管的同時,《指引》也為正常進行高送轉的企業留下了足夠的制度空間:10送轉5以下的送轉股行為不屬于高送轉。有網民表示,這一系列規定將使高送轉逐漸去偽存真,高比例送轉情況將減少,讓炒作高轉送的時代結束,業績為王的時代開始。但是對于投資者而言,還需要謹慎辨別真正的高送轉股票以及具有潛力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