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信證券之后,年內又一家券商配股“流產”。東吳證券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這意味著,東吳證券這一募資總額預計不超過65億元的再融資計劃正式終止。
據了解,東吳證券的此次配股事宜已推進了一年有余。2017年8月28日,東吳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本次配股相關議案,啟動配股相關工作;同年11月6日,配股議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2018年1月3日,證監會對公司配股申請予以受理。
為了使配股工作順利推進,東吳證券在今年3月和8月分別對相關預案進行了修訂。8月11日最新修訂稿顯示,東吳證券擬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配股募集資金總額預計不超過65億元(具體規模視發行時市場情況而定)。但8月29日晚間,東吳證券發公告,決定撤回向證監會提交的配股相關申請文件。
對于終止本次配股原因,東吳證券在公告中稱鑒于市場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且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決定終止配股申請。業內則普遍認為,股價低迷才是東吳證券終止配股的直接原因。
東吳證券此前發布的公告提到,公司配股價格定價有4條原則,其中一條是“股價格不低于發行前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后的每股凈資產值”。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東吳證券每股凈資產為6.72元,而8月以來東吳證券股價幾乎全部在此價格下方。也就是說,東吳證券幾乎一直處于“破凈”狀態,顯然不滿足配股條件。截至10月10日收盤,東吳證券股價跌至6.18元,市凈率0.92倍。
配股終止也意味著東吳證券與65億元的再融資失之交臂。這對于業績下滑的東吳證券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東吳證券曾明確表示,配股所得來的這筆資金,將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東吳證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今年上半年,東吳證券實現營收15.37億元,同比下滑24.96%;凈利潤3023.82萬元,同比下滑93.15%;營收和凈利潤增長率在32家A股券商中位列倒數第5和第1。值得注意的是,東吳證券此前還被曝出投行部門裁員、拖欠工資等行為。
至于上述配股的終止是否會影響到東吳證券的經營活動?公司是否有其他的再融資計劃?在低迷的行情中是否會采取措施來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中國網財經記者就此試圖對東吳證券進行采訪,但其工作人員要求“發送書面采訪函”,隨后記者將采訪函發送至該人員指定的郵箱,但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任何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