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心腦血管中成藥龍頭企業步長制藥發布公告稱,擬斥資不超過20億元回購自家股票。但這一舉動被質疑是“忽悠式”回購,目的是試圖通過回購股份提升股價。
2016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步長制藥,股票發行價為55.88元,創下當年新股最高發行紀錄,2017年底跌破發行價,目前已跌至25元左右,不到兩年,市值蒸發超800億元,而一路下滑的除了股價,還有步長制藥的業績。
市值蒸發800多億元
近日,步長制藥發布回購股份預案相關公告,回購金額上限不超過20億元。公告發布后,有市場分析人士質疑,認為步長制藥未設定回購下限,存在忽悠可能。
“說‘忽悠’有些過了,只能說這是策略性市值管理方式,做市值管理的目的是讓股價持續往上走,增加融資的便利性。”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創始人史立臣分析認為,策略性的東西可發生也可不發生,如果回購價格高了可能企業就會放棄預案。
“預案公布已經快半個月了,至今也沒有真正實施,20億資金從哪來也沒有明確說法。” 史立臣表示,如果回購預案沒有真正實施,股價跌幅會更大,“這就不單單是忽悠了,而存在欺騙性。一個企業最好的市值管理方式不是搞噱頭,而是應該把未來發展明確化,讓投資者和股民看到希望。”
步長制藥此舉源于股價大跌。資料顯示,2016年11月,步長制藥股價最高達155.41元,市值突破千億,不到兩年,股價跌至25元左右,市值蒸發超過800億元。“步長制藥跌勢已很明確,一是跟輔助藥受限制有關,此外這幾年其在產品結構上并沒有多大優化,股價跟著經營頹勢持續下跌。”史立臣說。
是否如市場分析此次回購存在“忽悠”嫌疑?中國網財經記者致函步長制藥,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凈利潤一再下跌
數據來源:步長制藥招股書和公告 制表: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發現,上市之前的兩年,步長制藥業績均保持良好增長,上市后卻一再下滑。數據顯示,2016年上市當年步長制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驟減49.97%至17.69億;上市第二年,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7.43%;2016、2017兩年累計減少約19億的凈利潤。今年上半年,雖然凈利潤未出現下跌,但步長制藥總營收卻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
對于2016年凈利下滑,步長制藥在2016年年報中解釋道,公司2015年因取得通化谷紅制藥、吉林步長制藥兩家企業控制權而確認的非經常性收益合計17.07億元,因此在2016提交的招股書中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高達167.2%。但2016年未發生此項交易,導致2016年度凈利潤大幅度減少。
而2017年凈利潤持續減少,中國網財經記者查詢發現,步長制藥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和丹紅注射液的銷量,除了規格為48粒/盒的腦心通膠囊,均處于下降狀態。步長制藥上市前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這三種藥品的收入在2013-2015年間均占其總收入的75%以上,毛利一直占80%左右。
業績一再下跌的同時,步長制藥銷售費用卻持續增長。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步長制藥銷售費用34億元位列醫藥上市企業銷售費用榜單第三。中國網財經記者查詢發現,步長制藥上市當年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22%,第二年同比增長20.97%,達到82.87億,是其當年研發費用的15倍。
對此,有媒體分析認為,步長制藥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也跟公司“重銷售、輕研發”導致學術推廣費用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