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更加積極?減稅降費如何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針對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積極財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我們還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
劉昆說,從執行情況看,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除了表現在大力減稅降費,還有加快債券發行和提速預算執行,確保地方政府加快資金使用,盡快發揮效益。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91.8%,新增專項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85%;前8個月全國財政支出完成預算的67%,9月份進度繼續加快。
劉昆說,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絕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下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4方面繼續發力:一是加力減負。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二是補齊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確定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三是促進消費。推動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論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四是節用裕民。政府要過“緊日子”,把省下的錢用于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在減稅降費力度持續加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引發輿論關注。劉昆說,在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今年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
對于輿論關切,他認為,一方面從國際同口徑數據看,我國宏觀稅負并不高。“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2015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9%,世界各國平均水平為36.8%;2016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8.2%,2017年為27.2%,連續兩年下降。”另一方面,要看到GDP和財政收入增幅計算口徑不同。劉昆說,GDP增速以不變價計算,財政收入增速以現價計算,不能直接對比。
他強調,減稅政策效應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如部分行業增值稅稅率從5月1日起下調,國內增值稅前5個月平均增速為19.5%,自6月以來逐漸下降,8月已降至2.1%。“隨著時間推移,企業對減稅降費的獲得感會有所增強。”他表示,隨著相關政策落地實施,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速將在低位徘徊。但在稅負進一步降低情況下,預計全年收入能夠完成年度預算,可能還會略有超收。
針對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升級對華經貿摩擦的行為,劉昆表示,美方的做法,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也損害外國在華企業的利益; 同時擾亂了世界經濟秩序,動搖了各國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全球經濟預期增長率調低了0.7個百分點。
“我們一再強調,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他說,根據世貿組織規則,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已采取了有針對性的反制措施。
劉昆坦言,有局部地區、部分企業受到一定沖擊,但中國有能力把沖擊的影響縮到最小。對于受影響企業,財政部門已經制定了幫扶措施,包括協調解決企業在出口方面的問題,支持受影響企業內部轉崗和技能培訓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此外,9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從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再次展現我國主動擴大開放的決心。劉昆表示,今年通過四次主動降關稅,我國關稅總水平將從去年的9.8%降至7.5%,這是我國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以后采取的主動擴大開放的行為,將惠及自身以及世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