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復星集團和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兩棵“大樹”,合資人身險公司復星保德信人壽在精心經營中國市場6年后,業績始終不太好看。
今年復星保德信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二季度虧損1012.44萬元,保險業務收入為1.52億元,環比下滑60.59%,同比增長44.74%。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方面,由上季度0.95億元減少至0.44億元,下滑較為明顯。
事實上,自2012年9月21日成立起,復星保德信人壽歷年財報顯示其均處于虧損態勢,截止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已達6.79億。其中,2016年與2017年達到其歷史上的虧損高峰。
近期,銀保監會公布的今年1-8月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情況數據顯示,復星保德信人壽前8月原保險保費收入6.32億,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3.41億,盡管萬能險比重進一步下降,但其占比仍高達35.07%。
受限于資產規模,復星保德信人壽投資收益在扮靚業績上效應并不明顯,而其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增長較快,承保盈利承壓為拖累復星保德信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壽險公司一般7年-10年盈利,留給復星保德信人壽扭虧的時間不多了。目前來看,其規模體量仍然較小,在市場上的占比較為有限。這就使得其運營成本很難降下來。”10月6日,一位資深保險專家對長江商報記者分析,除個別險企外,外資保險公司和合資保險公司目前來看在國內市場整體經營情況一般,期交銷售隊伍的建設和投資業務的發展均需要進一步投入發力。
1-8月萬能險保費收入占比仍超三成
保費收入結構調整、業務轉型正在人身險公司內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節前剛剛公布的1-8月人身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情況顯示,多家壽險公司主動地縮減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提升原保險保費收入占比。
不過,一向頗為倚重萬能險業務的中小壽險公司復星保德信人壽萬能險占規模保費比重仍超3成。數據顯示,今年1-8月,復星保德信人壽的人壽規模保費收入9.7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0億元同比增長70.88%;其中,代表代表萬能險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收入從2.38億元增至3.41億,同比增長43.28%;原保險保費收入從3.32億元增至6.32億,同比大增90.36%。
長假商報記者梳理該公司萬能險歷史數據發現,之前復星保德信人壽對萬能險的倚重更為顯著,2015年-2016年萬能險占比分別為94%、90%,到2017年,萬能險的占比直接降至49%左右。
不過,在復星保德信官網公布的在售保險產品目錄和條款中,分紅型兩全保險、萬能型兩全保險、年金保險、“分紅險+年金險”組合等產品,依然在其銷售產品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這些有著投資理財屬性的保險產品,被業內人士稱為有“萬能險變種”性質的產品。其在繳費時限上有延長的趨勢,在保費利率上有下調趨勢,不過離傳統的保障型壽險、重疾險、醫療險等仍有一定差別。
從復星保德信人壽2017年的產品展業收入來看,公司直接承保的個人年金險獲取的保費收入為4.8億元,占保險業務收入整體比重的72.53%,比2016年同期的5242.57萬元,增長815.75%,幾乎增加8倍多;而個人壽險的保費收入則增長156.51%,個人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長117.71%。團體健康險也出現較大增幅。但相比個人年金險的收入和占比增速,傳統的健康險和壽險所占比重依然較小。
成立6年難以擺脫虧損泥淖
自復星保德信人壽2016年披露償付能力報告以來,其已經連續8個季度虧損。今年1季度,實現轉虧為贏,凈利潤達到844.1萬元,但“好景”不長,今年2季度復星保德信人壽再度虧損,虧損額達1012.44萬元。回溯復星保德信人壽年報數據,2012年-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0.68億元、-0.89億元、-1.16億元、-1.13億元、-1.69億元、-1.22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復星保德信累計虧損6.79億元。
承保盈利承壓或為影響其復星保德信業績的重要因素。其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復星保德信人壽營業支出為9.92億,相比2016年的4.09億增長142.51%;其中,賠付支出2871.54萬,相比2016年增長210.94%;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為1.07億,相比2016年的2656.20萬,增長3.04倍;業務及管理費高達2.99億,相比2016年的1.89億,增長58.13%。而在2016年,其賠付支出相比2015年數據增長2.34倍;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相比2015年的數據增長1.16倍,業務及管理費支出僅增長19.22%。
有資深險企人士稱,受萬能險停售以及業務轉型的影響,中小壽險公司一方面需要應對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其投資資產的規模也會一改激進擴張模式,進而影響投資收益。此外,當下資本市場的投資形勢不甚理想,收益較高的權益類投資也會受到影響,中小險企曾一度依靠高利率吸引保費規模的模式也會受到限制。
查閱復星保德信人壽披露的2017年年報,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5的產品中有4款為年金保險這一理財型產品,僅一款為團體補充醫療險。其中,前四款年金險實現保費收入的比重高達71.56%,其對理財型保險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保險消費投訴高企
正在提速發展的復星保德信人壽,在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壓力。
中國銀保監會通報的今年上半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顯示,上半年人身險公司萬張保單投訴量平均值為0.22件/萬張,人身險公司萬人次投訴量平均值為0.05件/萬人次。在保險消費投訴相對量情況統計表上,復星保德信人壽萬張保單投訴量為2.24件/萬張,遠遠超出平均水平,位于萬張保單投訴量的第一。復星保德信人壽萬人次投訴量為1.80件/萬人次,同樣遠超平均水平,在萬人次投訴量方面,復星保德信人壽再次拔得“頭籌”,成為萬人投訴量最多的人身險公司。其億元保費投訴量也高達2.79件/億元,在76家有數據可查的人身險公司中總體排名第15,依然遠超出平均1.34件/億元的水平。
從保險消費投訴總量來看,復星保德信人壽合同糾紛投訴的同比增長200%,投訴增速在人身險公司中排名靠前。
從保險消費者權益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統計中,也可發現,今年上半年關于人身險公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分紅型人壽保險銷售糾紛、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糾紛和健康保險理賠糾紛三大板塊。而分紅險、意外險為復星保德信人壽主要拓展的業務板塊。
對比去年2季度和今年2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長江商報記者還發現,由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各占50%股份的復星保德信人壽,董高監多名成員出現“換血”情況。
其中,從2012年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汪群斌,在2017年9月換為原公司董事康嵐擔任;4位董事中則有2名為新任董事,且在2017年基礎上新增一名;公司3名監事也有2名分別在2017年2月和2017年10月新委派加入。
高管方面,目前的10名高管中,在2017年,復星保德信人壽新更換了一名來自平安的公司副總經理、一名來自陽光人壽的副總經理,以及一名總經理助理和一名董事會秘書。
對比發現,復星保德信人壽董高監在2017年以來幾乎換了一大半。這無疑讓復星保德信人壽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產生較大程度的變數。
事實上,包括復星保德信人壽目前的管理人、公司總經理儲良和要負責公司戰略規劃的公司資深副總經理王玉改,也是在2016年10月28日出任該公司核心高管職位,掌舵不足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