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A股成功“入摩”后,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英國富時羅素,也將于北京時間9月27日凌晨舉行的年度討論會上正式宣布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
據了解,是否將中國A股從“未分級”上調至“次級新興市場”是富時羅素本年度會議的核心議題之一,如果中國A股此次升級成為次級新興市場,便意味著A股正式被納入其旗艦指數體系——FTSE GEIS指數體系內。資料顯示,該指數體系規模約1.5萬億美元,涵蓋了46個不同國家的約7400只股票,占全球可投資市場總市值的98%。
從“入摩”,到松綁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到不斷提高對境外投資者的開放程度,再到即將“入富”,2018年已經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我國資本市場開放新一輪周期的元年。
在此大背景下,A股越來越符合外資的“胃口”了。盡管A股最終能否順利“入富”尚未可知,但是無可爭議的是,隨著A股對外開放“蹄疾而步穩”,未來中國A股還可能會被更多國際指數接納,A股最優質的核心資產走向全球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富時羅素首席執行官馬克·梅克皮斯近日公開表示,如果富時羅素將中國A股納入其核心指數,其對中國A股的權重可能高于其競爭對手明晟(MSCI)。
在外資不斷加大A股配置的情況下,A股的生態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以陸股通資金為代表的海外資金流入規模不斷加大,已然成為機構投資者中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隨著海外資金持股占比、交易額占比的上升,海外資金重價值、長期持股等投資風格正在改變著A股的投資生態。
然而,國內投資者面對估值已經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安全邊際較高的A股卻顯得信心不足。此外,不少投資者投資仍停留在“炒小、炒新、炒差、炒消息”等不良習慣中。
對比之下,內外資產生分歧的原因關鍵在于兩者投資決策的角度不同。海外資金更多從中長期角度出發,環顧全球,發現A股估值和業績匹配度不錯,最終認可A股目前的投資價值。
可預見的是,在A股國際化的大浪潮下,隨著海外機構資金比重的提升,A股的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價值投資、成長型投資漸趨主流,追求價值股、藍籌股的風格將進一步強化,將是大勢所趨。
因此,A股金融機構、市場參與者必須得適應這一趨勢,同時也要有轉變思想的意識,對市場多一點信心;與此同時,還需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漸成長,不斷改進、完善、塑造價值型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