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大A股上市險企陸續披露今年前8月原保費收入情況。據統計,四大A股上市險企前8月共實現原保費收入12489.6億元,同比增長12.4%。
從規模上來看,四大A股上市險企的原保費收入排名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其中,中國平安前8月保費收入為5064.2億元;中國人壽前8月原保費收入為4190.0億元;中國太保前8月原保費收入為2394.0億元;新華保險前8月原保費收入則為841.4億元;。
從增長幅度來看,中國平安原保費同比增長19.2%,居于首位;中國太保次之,同比增長15.1%;新華保險增速緊隨其后,同比增長11.6%;中國人壽同比增長幅度相對較小,為4.1%。
壽險業務方面,今年前8月,除中國人壽外,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原保費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平安壽險同比增幅最高,為21.0%;從中國平安披露的壽險個險新單業務數據來看,今年前8月中國平安實現壽險新單業務1116.8億元,同比下降3.4%,降幅較一季度明顯收窄。另外,太保壽險則實現原保費收入1606.6億元,同比增長14.8%。
萬聯證券分析師繳文超表示,8月壽險保費總體呈改善趨勢,尤其是平安壽險單月個險新單業務已連續三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太保壽險和新華保費增速也有所提升,預計主要壽險公司下半年新單總體將保持繼續改善趨勢,代理人隊伍規模保持較好、銷售能力較強的公司有望延續單月新單保費高增長表現,進一步改善新業務價值增速。而剩余邊際和內含價值等長期價值指標將保持持續增長,保險業未來利潤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也表示,一季度年金險下滑對于總保費的負面影響逐季減弱,預計下半年保障型業務將維持同比高增速,保費端將進一步改善。然而,由于去年保險公司在134號文整改大限之前加大快返型年金的宣傳和銷售力度,部分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受高基數影響將繼續呈現負增長,預計8月單月太保壽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個險新單同比增速分別為3%、-15%、-30%。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萬聯證券繳文超、海通證券孫婷等在內的保險業內分析師均提示,警惕保障型業務銷售或產品增長不及預期的風險。
財險業務方面,平安財險原保費收入1589.5億元,同比增長14.7%;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787.4億元,同比增長15.9%。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包括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在內的前三大產險公司在品牌、定價、渠道、網點、服務、費用控制等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若行業監管持續加強,市場份額或將繼續提升,且未來手續費率稅前列支比例亦有望提升,所得稅可能大幅減少,利潤增厚可期。
2018年前8月四大A股上市險企原保費收入情況 制表:中國網財經
從規模上來看,四大A股上市險企的原保費收入排名分別是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其中,中國平安前8月保費收入為5064.2億元;中國人壽前8月原保費收入為4190.0億元;中國太保前8月原保費收入為2394.0億元;新華保險前8月原保費收入則為841.4億元;。
從增長幅度來看,中國平安原保費同比增長19.2%,居于首位;中國太保次之,同比增長15.1%;新華保險增速緊隨其后,同比增長11.6%;中國人壽同比增長幅度相對較小,為4.1%。
壽險業務方面,今年前8月,除中國人壽外,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原保費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平安壽險同比增幅最高,為21.0%;從中國平安披露的壽險個險新單業務數據來看,今年前8月中國平安實現壽險新單業務1116.8億元,同比下降3.4%,降幅較一季度明顯收窄。另外,太保壽險則實現原保費收入1606.6億元,同比增長14.8%。
萬聯證券分析師繳文超表示,8月壽險保費總體呈改善趨勢,尤其是平安壽險單月個險新單業務已連續三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太保壽險和新華保費增速也有所提升,預計主要壽險公司下半年新單總體將保持繼續改善趨勢,代理人隊伍規模保持較好、銷售能力較強的公司有望延續單月新單保費高增長表現,進一步改善新業務價值增速。而剩余邊際和內含價值等長期價值指標將保持持續增長,保險業未來利潤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也表示,一季度年金險下滑對于總保費的負面影響逐季減弱,預計下半年保障型業務將維持同比高增速,保費端將進一步改善。然而,由于去年保險公司在134號文整改大限之前加大快返型年金的宣傳和銷售力度,部分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受高基數影響將繼續呈現負增長,預計8月單月太保壽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個險新單同比增速分別為3%、-15%、-30%。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萬聯證券繳文超、海通證券孫婷等在內的保險業內分析師均提示,警惕保障型業務銷售或產品增長不及預期的風險。
財險業務方面,平安財險原保費收入1589.5億元,同比增長14.7%;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787.4億元,同比增長15.9%。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包括平安財險、太保財險在內的前三大產險公司在品牌、定價、渠道、網點、服務、費用控制等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若行業監管持續加強,市場份額或將繼續提升,且未來手續費率稅前列支比例亦有望提升,所得稅可能大幅減少,利潤增厚可期。(記者 郭偉瑩 實習記者 竇衍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