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四曝逾期都掉進同一個坑 高風險雷區全面見光
近日,陸金所代銷的大同證券“同吉58號”資管計劃出現逾期,資管計劃通過長安信托通道向神州長城提供信托貸款。據統計,從去年12月以來,陸金所代銷已四次被曝逾期,涉及上市公司包括神州長城、龍力生物、東方金鈺、*ST凱迪。
去年12月,陸金所代銷的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被曝逾期,龍力生物被要求限期清償。今年7月,陸金所踩雷代銷的大同證券“同吉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方金鈺貸款項目利息兌付逾期。同樣是今年7月,大同證券“同吉1號”、“同吉2號”、“同吉5號”3款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宣布逾期,陸金所代銷的這三款資管計劃的底層資產為*ST凱迪流動資金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爆雷的產品是大同證券額“同吉”系列資管產品,陸金所可謂掉進了同一個坑里。在大同證券的官網上,同吉系產品均被標注“高風險”,但是高風險并沒有帶來高收益,卻形成了一片“雷區”。
據了解,大同證券同吉系列產品主要開展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多家上市公司曾通過同吉系列募集貸款。公開資料顯示,大同證券是一家注冊在山西的中小型民營券商,注冊資本7.3億,在證監會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大同證券評級BB,在全部97家證券公司中排名較為靠后。
大同證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同吉”系產品頻頻爆雷與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以及非標產品的業務模式都有關系,去年下半年開始,非標業務模式已經停止,到目前為止,該系列資管產品該暴露的風險點都已經全部暴露。
緣何陸金所頻繁踩雷?上述負責人稱,陸金所是其資管產品重要的銷售渠道。此外,陸金所也不光代理大同證券一家,當時做非標業務的很多機構都出現風險事件。
陸金所代銷踩雷神州長城 資管計劃提前終止
據經濟導報,陸金所代銷理財再度爆雷,這次又碰上了問題上市公司神州長城。9月11日,大同證券發布了《關于大同證券同吉5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提前終止的公告》,公告稱,5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于2017年8月24日正式設立,從2018年8月24日起運作期延長12個月,原定到期日為2019年8月23日。
2018年9月6日,管理人收到長安信托發送的《債權轉讓通知書暨信托財產原狀分配通知書》,其中內容包含神州長城貸款項目自9月6日終止,故兩項資管計劃按約定均于2018年9月6日提前終止。大同證券稱將“依法采取相應措施要求神州長城還款”。
資料顯示,同吉58號成立日期為2017年8月24日,運作期為1年,起投金額為100萬,利率6.8%,資金規模為6000萬,資產托管方為渤海銀行。與之基本類似的同吉59號成立日期為2017年7月10日,資金規模為4000萬。今年7月10日和8月24日,這兩個產品分別到期后,均未如期兌付,而是以延期的方式處理,直至9月6日同時終止。
此次涉及的神州長城核心業務為工程建設及醫療產業投資與管理,其中工程建設主要為國際工程總承包(EPC)業務國內PPP業務。而PPP項目一般都回款期較長,應收賬款較高,對操盤者的現金流壓力較大。
今年3月,神州長城曾宣布擬發行規模為6億元的短期融資券,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償還金融機構借款,但該筆融資計劃并未成功發行。神州長城負債高企是有目共睹的,其2018年中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15.87億元,同比減少47.54%,凈利潤1.44億元,同比減少46.39%,負債達到87.04億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神州長城一直負面消息不斷。6月19日,神州長城股價盤中突然閃崩,此后的3個交易日股價繼續一字板跌停。7月26日,神州長城公告,公司募集資金賬戶中的約1928萬元資金已經被寧波銀行北京分行申請凍結,凍結的原因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
雖然由中國平安背書的陸金所,僅僅是大同證券資管計劃的代銷機構,但其代銷的“同吉”系列資管計劃頻頻爆雷,不得不讓人懷疑其風控機制是否健全。
陸金所代銷7千萬踩雷 東方金鈺貸款項目利息兌付逾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3日晚間,一則“陸金所代銷的某資管計劃 產品已停止付息”的消息在市場蔓延。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該產品雖未到期,但本該于6月的付息目前仍未支付,而該資管計劃的底層資產為東方金鈺的貸款項目。
這一逾期的資管計劃是由大同證券管理的“同吉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同吉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這兩個資產的底層標的一致,其中3號是由大同證券自己管理、銷售,8號則是陸金所代銷。
兩個資管計劃于2016年10月26日設立,投資人數107個,規模約1.3億元(其中約7000萬由陸金所代銷),托管機構為寧波銀行。這個資管計劃投向的是東方金鈺與中海信托簽訂的5億元信托貸款計劃。
據合同條款顯示,資金投向中海信托發行的“中海匯譽2016-87東方金鈺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這個信托計劃資金用于向東方金鈺發放信托貸款,用于日常營運資金周轉及償還金融機構到期流動資金貸款。閑置資金可投資于銀行存款及貨幣基金。
陸金所旗下基金銷售平臺陸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同證券同吉8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底層借款人上市公司東方金鈺由于相關銀行賬戶被凍結,2018年第二季度利息延遲到2018年7月20日之前支付,產品將于11月到期。
根據東方金鈺公告,目前公司經營管理正常,并已與相關機構達成和解,正在積極解凍相關銀行賬戶。該產品涉及陸基金60位投資人,代銷金額共7793萬元。
“東方金鈺目前不能按時付息,據我們了解主要是和一家小貸公司的合同糾紛有關,部分資產被凍結,導致現金流比較緊張,到期利息無法支付。我們已經派人去東方金鈺現場了解。從現場反饋的信息顯示,東方金鈺的日常生產還在正常開展。原本該利息是應該在6月20日兌付,經過和公司協商,東方金鈺表示爭取在7月20日之前支付利息。”大同證券辦公室的負責人表示。
多只陸金所代銷產品利息兌付逾期 *ST凱迪停止付息
今年7月,據界面報道,多只陸金所代銷的產品都出現了利息兌付逾期。逾期的產品分別為尊理財DD3002號、同吉1號和同吉8號。穿透后發現,產品通過資管計劃投向了上市公司*ST凱迪和東方金鈺的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而這兩家上市公司最近均處于風波中。在陸金所代銷產品中,與兩家上市公司相關的還有尊理財DD3003號、同吉2號、同吉5號,其付息日均8月。
根據產品合同顯示,尊理財DD3002號、尊理財DD3003號為國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神鷹118號凱迪生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第一期、第二期,投資于方正東亞信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國通信托有限公司)設立的方正東亞凱迪生態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全部資金用于向借款人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股票名為*ST凱迪,前為凱迪生態)發放兩筆流動資金貸款,共計1.975億。
國盛資管神鷹118號凱迪生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備案僅有一期,規模僅為4780萬,投資者總數為37人。此前5月10日,國盛資管曾發布公告,對旗下神鷹118號凱迪生態資管計劃進行風險提示。國盛資管認為,上市公司凱迪生態中期票據近期違約、主體評級下降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事項,有可能導致凱迪生態對信托貸款償還能力下降,從而對上述資管計劃造成損害。
按照信托貸款合同約定凱迪生態應于2018年6月23日支付信托貸款利息174.72萬元,截止2018年6月25日凱迪生態仍未支付該筆利息,已經構成對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實質違約。
同吉1號、同吉2號、同吉5號為大同證券發行的3款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中海匯譽2016-86凱迪生態流動資金貸款集合基金信托計劃項下的信托計劃投資于凱迪生態發放的信托貸款,用于凱迪生態日常營運資金周轉及償還金融機構到期流動資金貸款。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顯示,同吉1號成立規模為9970萬元,投資人數為74人,同吉2號成立規模為3103萬,投資人數為29人,同吉5號為6995萬,投資人數為62人。
投資者張先生表示,同吉1號本應于6月末分紅,但是其接到陸金所電話表示該產品已出現逾期。“這樣看下來,8月份的那只產品情況也可能會逾期。”
陸金所表示,陸基金接到大同證券通知,其發行的凱迪生態資管計劃,原定于6月21日分配358.7萬元利息無法按時為投資者分紅,該資管項目尚未到期。目前凱迪生物已經成立債券委員會,在積極解決中。“我們十分理解投資者的心情,陸基金作為代銷機構,將會繼續積極跟進后續兌付進展,督促大同證券積極履行管理人職責,通過各種形式做好投資者服務,全力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陸金所稱。
2018年5月7日,凱迪生態發布公告稱債券簡稱為11凱迪MN11的中期票據到期無法全部兌付本息。5月8日,凱迪生態發布公告,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將凱迪生態主題及有關債券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并將“16凱迪01”“16凱迪02”以及“16凱迪03”的債券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C,并繼續將主體及債券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同日,凱迪生態發布《關于中國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的風險提示性公告》,隱匿凱迪生態相關行為涉嫌信息披露違規,中國證監會對其立案調查。
陸金所代銷資管計劃逾期 龍力生物被要求限期清償
據北京商報報道,2017年12月18日晚間,龍力生物發布《關于媒體報道核查的公告》,公告指出,公司因流動資金需求,于2016年11月10日與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信托貸款合同,借款金額不超3億元,實際借款2.27億元。經公司內部核查,上述第一期借款資金主要來源為大同證券管理的資金集合計劃,2017年12月7日已到期,截至公告日公司未清償,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
作為大同證券同吉9號資管項目的代銷機構,陸金所也被牽涉其中。對于該逾期事件,陸金所方面表示,公司接到大同證券通知,大同證券同吉9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目前未收到投資標的返回投資本金及相關收益,需延遲兌付。陸基金共有118名投資人投資了該產品,本金及收益總金額為1.3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有投資人反映,陸金所解散了VIP微信群,該舉動引發了部分投資人恐慌。對此,陸金所方面未做回復。有知情人士稱,“類似這樣的群可能是客戶經理為了方便溝通或者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組建的,而不是官方要求他們必須要進的群,其實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都有這種方便和客戶及時溝通的群”。
后來經過多方協商,龍力生物承諾分六期兌付本息,但是第二期和第三期資金未按承諾如期到賬。龍力生物違約事件遠沒有順利結束。
3月5日,部分投資者來到陸金所辦公地點維權,認為陸金所存在虛假宣傳,代銷產品再次違約,要求陸金所“還錢”。投資者稱,陸金所在銷售過程中,宣傳用語強調了產品的安全性,但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誤導了投資人。
龍力生物自1月19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龍力生物”變更為“ST龍力”。4月24日晚,ST龍力修正業績預告,公司將2017年度凈利潤預期由盈利1.17億至1.76億元,下調至虧損34.83億元。
屢入大同證券“資管坑”
陸金所代銷產品逾期入的都是同一個坑:大同證券“資管坑”,大同證券“同吉”系列資管計劃屢次逾期。
據券商中國,陸金所代銷的理財產品又爆出違約事件,該產品實際為大同證券的同吉系資管計劃,資金投向為神州長城提供信托貸款,成立規模接近1億。在本次違約事件爆發之前,已有多只“同吉”系資管產品出現違約事件,融資方涉及龍力生物、凱迪生態、東方金鈺等數家上市公司。大同證券同吉系列資管計劃主要開展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底層資產多為非標產品,去年年底以來頻頻爆雷。
對于目前已發生的違約事件,大同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違約事件盡快妥善解決好,是公司目前的重要工作,會始終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采取不同方式來處理,有的采取法律措施,該凍結凍結,該起訴起訴;有的通過和融資方協商把資金追討回來,這種方式已經解決了一些問題。
據了解,大同證券同吉系列產品主要開展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多家上市公司曾通過同吉系列募集貸款。在大同證券的官網上,同吉系產品均被標注“高風險”,但是高風險并沒有帶來高收益,卻形成了一片“雷區”。
為什么爆雷的代銷平臺都是陸金所?大同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陸金所是我們資管產品重要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陸金所也不光代理我們一家,當時做非標業務的很多機構都出現風險事件。
大同證券是一家小型券商,2017年營收排名券業84名,凈利潤排名78名。前身“晉冀內蒙古地盟市大同證券公司”,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之一。就業務構成而言,仍以經紀業務為主。2017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94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40.76%;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0.90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18.90%;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0.4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為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