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指出了下一步財政四方面重點工作安排,其中在推進落實重要改革舉措方面提出,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當日,受國務院委托,劉昆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作《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劉昆表示,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在進一步落實好年初出臺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對已確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和投資運營,對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費用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給予獎補,持續為企業減負,優化營商環境。及時下達預算和撥付資金,強化庫款“削峰填谷”管理,推動地方和部門加快預算執行。繼續推進存量政府債務置換。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擴大民間投資。
二是支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完善財政科技資源配置機制。
三是推進落實重要改革舉措。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市場化和專業化水平。推動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統籌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健全國有資產報告機制,確保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按時完成。
四是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督促整改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范行為,嚴禁各種違法違規擔保和變相舉債。妥善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重點加強對高風險地區債務化解力度。進一步完善地方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強化財政約束,有效抑制地方不具還款能力的項目建設。研究出臺加快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等制度辦法,加快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健全債務管理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