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業務或行至拐點。
8月27日,滴滴宣布將其順風車業務全國范圍內下線,重新評估其業務模式,何時在上線時間待定。27日稍晚,嘀嗒悄悄下線夜間(23:00-5:00)順風車業務,而此前一天高德宣布下線順風車業務。
作為順風車和網約車業務的主管部門,面對滴滴順風車110天內的兩發命案,交通部旗下媒體27日發文表示,“震驚于兇手的殘忍,更無法容忍企業對生命安全和社會責任的漠視。如果不能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
如此嚴厲的措辭實屬罕見。
8月27日晚間,深圳市交委、深圳網信辦等多部門約談滴滴,通報滴滴公司未按照規定向政府部門傳輸報備順風車數據,也未配合公安部門做好駕駛員背景核查工作。根據滴滴平臺向政府監管平臺傳輸的網約車數據顯示(順風車數據未傳),平臺內仍有近5000名駕駛員、近2000臺車輛未取得營運證件。
深圳市交委表示,滴滴順風車業務已出現多宗影響惡劣的安全及營運服務事件,暴露其公司管理存在缺陷與漏洞。責令滴滴平臺于9月底前完成四方面整改工作:否則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對平臺的聯合懲戒、撤銷經營許可證、app下架、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措施。
此外。針對滴滴順風車業務,重慶市要求,滴滴順風車在未達到上述規定前,已下線的順風車業務禁止在重慶上線運營。廣州市相關部門也約談滴滴,表示對網約車非法營運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營運等各類違法違章行為堅決查處。
多數受訪女性用戶表示不再乘坐順風車 不少用戶表示將使用出租車
據海淀法院公告,滴滴順風車事件案件頗多。2015年發生1起滴滴順風車司機將乘客毆打致輕傷的案例;2016年發生1起順風車司機劫殺女乘客,這兩年期間共發生3起順風車司機強奸、猥褻案件。海淀法院表示,“滴滴平臺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于為公眾知悉。”
對于順風車安全事件頻出頻出,用戶陳丹(化名)介紹,“搭順風車有時覺得害怕,因為頻繁出事,所以會給家人朋友發消息定位;一般遠程的不打滴滴,都是短程才打。”
“一周一次吧,感覺還好吧,沒有遇到過騷擾。”用戶林梅(化名)表示,順風車可能是便宜,但有利有弊。“很多人現在說希望把順風車取消,我覺得可以加強一點對司機之類的身份驗證,提高一些安全系數。”
陳丹說,“這兩件事情發生后應該還會繼續用,但打出租車的概率會多一些。順風車整頓一下,對我們的保護應該會多一些吧。”
“我很少坐。因為在這件事情之前就已經發生過一起惡性事件,所以對這個就比較抵觸。我一般出去的話就是坐出租車,就是招手,沒有的話就用滴滴的軟件叫出租。”葉群(化名)表示,滴滴平臺不夠完善,整頓才不會有那么多悲劇發生,對于乘客才有更高的保障。
順風車車主Kaze提起近日乘坐滴滴順風車發生的“浙江溫州少女遇害案”和之前的“空姐遇害案”,車主表示確實有個別順風車車主會心懷不軌,之前在“空姐遇害案”發生后滴滴曾經整改,在晚10點后乘坐順風車滴滴平臺會實時檢測車主的行駛路線,晚上出去還是盡量多一個人比較好。如果太晚了我有時候都不敢接單,怕遇上搶劫,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
對于這兩次的時隔三個多月的滴滴事件,順風車車主趙燁(化名)說:“空姐那件事真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當時我們因為這個事情全國也停了一個禮拜。”
對于下線順風車業務,趙燁很是無奈,“之前那件事(空姐的事)發生后,乘客每次上車都會確認下是不是這個車牌號。一個人害了一大幫人。”
嘀嗒下線夜間順風車 順風車該不該取消?
8月26日,滴滴對外公布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進展,宣布將從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
8月27日,新京報獨角鯨科技(ID:dujiaojingkeji)獲悉,嘀嗒出行APP顯示,嘀嗒順風車在23時至次日5時無法使用。
此前順風車業務主要以滴滴出行和嘀嗒出行為主,以及新入局的高德順風車。高德地圖也已宣布暫時下線順風車業務。
“每周用一次順風車。我覺得挺方便的,沒有遇到過不太好的情況。我接觸到的司機給我感覺都挺好的。”用戶李芳(化名)認為,發生這種事,平臺對司機的篩選監管力度沒有很嚴格。
關于滴滴明日將取消順風車功能一舉,不少受訪者表示贊同,黃麗(化名)直言:“把它撤了就對了”。但也有人懷疑這只是“亡羊補牢”,可能會有新的方式替代順風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兩次事件挺恐怖的,剛發生一件事,當時滴滴也整改過一段時間,但是緊接著又發生了,而且事發前一天。已經有人投訴過這個司機了,我覺得可能滴滴在這方面可能沒有太上心。”用戶海蘭(化名)稱,這件事情之后不會再使用滴滴順風車了。
對于是否順風車業務?海蘭認為,取消不是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想如何保護客戶的安全問題,如果取消了就有點“因噎廢食”。
順風車曾是共享經濟代表
順風車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環保節能、減緩交通壓力。2016年交通部曾表示,“私人小客車合乘有利于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空氣污染,城市人民政府應鼓勵并規范其發展,制定相應規定,明確合乘服務提供者、合乘者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等三方的權利和義務。”
在政策的鼓勵下,剛推出一年多的滴滴順風車,在2016年初已在343個城市上線,注冊車主已達1000萬、使用過的乘客超過1820萬,日高峰訂單已經達到223萬,大約占到中國拼車市場69%的市場份額。黃潔莉曾在2015年表示,“上線后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做到了出租車幾乎用兩年才完成的成績。”
2018年春運期間,滴滴跨城順風車共運送3067萬人次,到今年滴滴順風車已覆蓋國內近400座城市,匯集了2300萬車主分享自己的座位。據此估算,滴滴順風車日訂單不足80萬。而2017年全年,滴滴出行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日訂單規模達到2500萬單以上。滴滴順風車占比3%左右。
無論是滴滴順風車收取每單傭金10%,還是嘀嗒順風車每單1元的服務費,都不是企業盈利的來源。滴滴的快車和專車的傭金在25%左右。滴滴也大力發展其他業務,滴滴專車正式啟用“禮橙專車”為新的品牌名稱,除了滴滴主APP入口之外,禮橙專車還將開發獨立APP。還宣布旗下汽車服務平臺正式升級為“小桔車服”公司。
此外,滴滴用6年時間成長為行業巨頭,有消息稱其即將上市,為提高公司估值必然難舍順風車業務,但如今命案頻發也令滴滴要重新考量。
一度依賴順風車業務的嘀嗒,今年年初對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級,從嘀嗒拼車升級為嘀嗒出行。隨后也加大啦出租車業務的推廣。嘀嗒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出租車目前不收取信息服務費,不過未來是考慮出租車每單收取1到2元的信息服務費的。并且需要根據各個城市的出租車定價,以及行駛距離而定。”
順風車需要有效監管
繼空姐事件后,順風車不再隨性發展。今年5月15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規范私人小客車合乘,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門、企業、合乘雙方等共同參與的多方協同治理機制。部分還未出臺私人小客車合乘的城市要加快落實國家層面的改革意見,出臺私人小客車合乘實施細則,明確有關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蔡團結表示,各地要加強對平臺公司推出的順風車業務進行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合法合規開展業務,嚴厲查處以私人小客車合乘之名行非法營運之實的違法行為,防止好經念歪,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平臺公司要按照相關規定,切實履行運輸服務責任,加強信息審核,確保合乘安全。
出行服務具有特殊性,順風車業務更為特殊,司乘人員具有不確定性。雖然滴滴此前整改順風車,但緊急呼叫功能不顯著,客服處理效率低,人車一致難監管以至不幸發生。正如滴滴聲明所說,“無論什么原因,平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目前順風車惡性案件頻發,監管加強將是必然,浙江暫停滴滴順風車業務只是開始,其他省份以及交通部都已跟進。如今滴滴下線順風車業務,是否就此消失?無論如何,順風車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空氣污染仍然有功,業態本身具有社會價值。
滴滴作為大型出行平臺,占據共享出行市場主要份額,單靠企業自身能力必然難以應付,是否需要引入治安力量將出行安全真正做好?事到如今,順風車乃至共享出行的安全與效率都是監管部門與企業要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