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將于本月24日至25日舉行。大考在即,沉著應對的有,心有忐忑的也有。位于江寧大學城的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近期就接診了不少因為考試壓力而就診的大學生患者。該院臨床心理科張麗萍副主任醫師介紹,焦慮等心理問題也會引發軀體癥狀,急性期如果病情需要也應使用對癥藥物治療,但擺脫情緒內耗,還要真正找出問題的關鍵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圖源 ?視覺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失眠、腹瀉、喘不上氣……都可能是太焦慮了
小林是一名大四學生,為考研已經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眼看馬上要大考,小林卻出現了腹瀉的癥狀。雖然不是吃壞了肚子的那種“拉稀”,但上廁所的次數明顯比平時多了,有時候剛到教室坐下來,立即就要上廁所。晚上還有失眠的情況,睡著晚,醒得早,睡眠時間比以往少了整整一半。覺得最近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復習備考,小林來到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求助。該院臨床心理科張麗萍副主任醫師介紹,小林的情況,是典型的焦慮情緒引發了軀體癥狀。
“眼下是考試季,也是求職季。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們出現情緒問題的狀況有不少,癥狀也是類似的。”張麗萍副主任醫師介紹,因為擔心付出了精力卻考不上,擔心考不上又要面臨的求職壓力,所以注意力都放在了擔心上,產生了能量和情緒的內耗,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學習。張麗萍副主任醫師介紹,面對壓力,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選擇放棄,也有一些學生選擇了堅持,但在過大的壓力下,出現了失眠、食欲下降、腹瀉等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類似驚恐癥發作的情況,心慌氣短,甚至覺得人就快不行了,但其實并沒有器質性的問題。”
圖源 ?視覺中國
認知、情緒、行為,找到出問題的那個“點”
不開心、太焦慮,在普通人眼中的情緒問題,在心理醫生看來其實是不一樣的。“認知、情緒、行為,這是一個三角關系,每一個點都很重要。不同的人出現心理問題,癥結的‘落腳點’也可能不一樣。”張麗萍解釋,在認知上,有些人可能偏負性,很多事情在普通人看來是中性的,但在他們看來卻是負面的,這些人認知有偏差的人群,治療的要點是調整認知。以考研為例,考研的重要性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覺得是人生的一個經歷,考不上雖然難過,但天不會塔;有些人覺得是人生要過的一個坎,考不上這輩子就完了。后者的認知模式就出現了偏差,缺乏彈性,重點要調整的是認知。有些人是情緒本身出現問題,大腦中“快樂激素”的水平不夠,補充讓人快樂的神經遞質就比較重要。還有人行為上退縮,愛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或者總是很匆忙、慌張,生活過于緊迫,也會反過來影響情緒。
認知、情緒、行為,這“三角關系”也是會互相影響的。張麗萍表示,遇到重大應激事件,打擊過大、過于頻繁或者時間過長,也有可能影響認知的模式,出現負性思維的人格化。所以和其他疾病一樣,情緒出現問題,尤其是自行調整不過來的情緒問題,也需要及時就診,科學干預。
圖源 ?視覺中國
勸說不靠“雞湯”,但堅持確實是一劑“良藥”
認知、情緒、行為也都是可以調整的,重點是評估出哪一個或者哪幾個出了問題,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評估之后,在癥狀比較嚴重的急性期,我們會對癥給患者一些藥物治療,比如焦慮問題為主的,就給予抗焦慮的藥物,抑郁情緒為主的就給予抗抑郁的藥物等,幫助患者來度過急性期。”但張麗萍提醒,患者不要盲目拒絕藥物,但對于患者會出現的失眠等癥狀,并不建議患者盲目使用安眠藥物,這是因為在沒有理清癥狀緣由的情況下,安眠藥其實并不能讓患者絕對獲益。
如果癥狀嚴重,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可能需要進行行為調整或是心理治療。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多和朋友聊聊天等行為的改變,也可以促進多巴胺分泌,對情緒恢復都有好處。更為專業的是心理治療。這種心理治療和普通人“勸人想開點”或是多讀一些“雞湯”讓自己振奮一點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會聚焦患者當下的問題,非常具體地去復盤、分析,讓患者遠離災難化所經歷的事件和壓力,從負面情緒中跳脫出來。”
另外,張麗萍表示,面對考研、求職等壓力,很多患者雖然會有情緒問題,但也選擇“堅持一下”,其實這對患者來說也是一種治療。“社會功能用進退廢,堅持的行為表明患者沒有回避壓力源,沒有脫離社會。保留社會功能,也同樣有助于患者恢復。”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