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在很多地方已經轟轟烈烈開展幾年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這里就是,雖然剛剛開始,已經引起老師們的很大不滿了。
那是為什么呢?我們來看看。
我們這里縣管校聘政策令很多老師無語,一線老師有苦說不出。
我們這里去年開始實行縣管校聘,但政策上可能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簡單來講就是由當地教育部門任命校長、副校長;然后由校長副校長任命學校的各中層干部;各中層干部再任命級主任、教研組長等,最后由教研組長和級主任挑選自己的老師。
說白了就是層層任命,而老師作為最底層的人員只有被選擇的命運,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所有的級主任都不選擇你的話,就預示著你落聘了,可能要被調到其他學校去。
每個學校還有落聘的名額,也就是說每所學校一定要有幾名老師應聘不上的,一定會被調走的。一時間搞得老師們人心惶惶,不知道該怎么辦?有些機靈的老師已經開始投靠一些領導了,而更多的老實巴交的老師只能等待,任由那些中層干部來選擇。
鄰校一位老師就落聘了,被發配到一所鄉村學校,而且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如果縣城的學校還不愿聘請她,估計她還得繼續留在鄉村。
縣管校聘就是為了讓老師們有違危機感,但是這樣的縣管校聘真的很公平合理嗎?
縣管校聘的初衷是為了師資均衡的問題,希望老師們能流動起來,打破地域和學校限制。但是具體執行時,已經完全變味了。
我們這里的縣管校聘,領導講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老師們有危機感,不能佛系不能躺平,要努力工作不然隨時有被解聘的可能。所以才采取這樣一種方案,如果哪位老師不好好干,可能就沒人要你了,逼迫老師們都得努力工作。
但老師們也有疑問,難道這種做法就是最公平合理的嗎?
1、怎么保證領導和中層是公正公平的呢?難道領導就不會任人唯親嗎?這樣領導的權利不能更大了嗎?直接決定的老師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么大的權利?
2、老師不違反職業道德,勤勤懇懇干工作,作為中層干部有什么理由不任命人家呢?老師們也很納悶,領導用人的標準是什么?一個老師在教育上干幾十年了,說不合格就不合格了嗎?難道之前的幾十年都是不合格的老師?
老師本來是教育上最辛苦的人,付出得最多得到的最少,縣管校聘后反而成了任人宰割的對象。這樣的制度讓老師們寒心呀!
縣管校聘也讓鄉下學校更糾結,為什么落聘的都派到鄉下呢?
去年我們這里往鄉下輸送了一批老師,即在縣城學校的縣管校聘中落聘的老師。作為縣城的學校領導可能認為是好事,但鄉下領導卻更難過了,為什么落聘的都要派到鄉下呢?
鄉下教育質量本身與縣城學校差距就大,鄉下希望派一些優秀的教師去,沒想到總是往鄉下配一些落聘的教師。雖然落聘的教師并不一定不優秀,但還是讓人感覺非常地不舒服。這些落聘的老師有些年齡已經很大了,教學上精力明顯跟不上,就算到了鄉下也擔任不了主課,也不好安排,但是鄉下學校還必須接受,根本沒有理由拒絕。
縣管校聘已經完全變味了,成了折磨老師們的制度,大多數老師敢怒不敢言。
目前的縣管校聘已經完全變味了,導致優秀教師扎堆在縣城的重點學校,鄉下的師資力量越來越薄弱。最重要的是更放大了各校校長的權力,有些學校干脆搞成了末位淘汰制,只要老師成績考評倒數第一,學校就不聘任,導致一線老師人心惶惶,惶恐不安,根本無心教學。
一線老師地位卑微,雖然有怨言也不敢說,只能默默承受。
結束語:
老師們最怕折騰,因為不管任何改革,被折騰的都是一線老師。一線老師最辛苦,但地位卻是最低的,任何改革他們只能服從不能反抗,甚至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個人認為縣管校聘并沒有起到原本的作用,各地基本都誤解了這個政策,除了折騰老師作用真的不大。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