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南方報業天空城興趣社區承辦的2021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獲獎結果正式公布。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省各地113份案例,從中產生10個精品案例獎與10個優秀案例獎。
本屆“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涉及非遺范圍廣、開展非遺教育地區廣、實施主體廣,既是對廣東非遺教育進行一次摸底,同時推動與促進在校園中開展非遺教育,為青少年學生筑起具有民族記憶的精神家園。
本期報道帶大家走進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從本屆優秀案例“華陽小學‘粵劇進校園’”里看看,華陽小學校園傳承非遺都有哪些特色?
華陽小學于2013學年開始設立“粵劇進校園”示范班——穿“粵”六班(至今歷經三屆學生),從四年級開始開設粵劇學習的第二課堂,一直持續到六年級畢業為一個完整周期。周期內按照每周4學時的教學任務常規開設課堂內粵劇課程。課堂之外再結合粵劇名家進校園、參加各種各類的活動作為拓展。
華陽小學邀請粵劇梅花獎演員吳非凡演藝團隊作為粵劇傳授團隊。課程建設由簡入深,四年級在以興趣導入為主,練習戲曲的基本功,排演相對簡單的戲曲舞蹈、戲曲程式;五六年級分行當教學,學習各行當的基本功,加強經典劇作的鑒賞,讓學生進行模仿,并排演經典的折子戲。
學生通過課程完整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粵劇基本功。其中,畢業于穿“粵”班的學生鄒芷婷,先后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青春遇上戲”演唱、參加與哥倫比亞“廣府之夜”粵劇表演活動等各級別活動并獲得獎項。
照顧到“新廣州人”用粵語方言唱念的障礙,華陽小學還將粵劇教學與語文教學相融合,讓孩子們通過學習粵語,夯實了粵劇傳承的語言基礎,增強其作為“新廣州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記者】楊逸
【實習生】胡森銘
【圖片】主辦方提供
【作者】 楊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