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和短板學科,如何能夠揚長避短,既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又不至于讓短板學科扯后腿,才是學生、老師和家長都頭疼的問題。
目前來看,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除了來自對中考分流的焦慮以外,需要學習的科目太多,也會增加學習的難度。
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不僅要平攤到9大學科上面,還要兼顧體育等科目上。學生在分配時間上,自然會更傾向于自己喜歡的學科,遇到自己不太喜歡的學科,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吉林一中學女生,把數學題當成了語文題,答非所問卻又無懈可擊
有些學生擅長文科思維,有些擅長理科思維,出現偏科情況不可怕,就怕學生不能理智克服自己的情緒,只學自己喜歡的學科,這樣偏科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吉林一位中學女生的做法,就讓家長哭笑不得。
家長王女士(化名)的女兒今年上初中,從小就對文學感興趣,語文成績一直很好,但是數理化成績一般。家長為了緩解她的偏科現象,私下里還會鼓勵她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外,再多做一些數理化方面的練習題。
王女士的女兒雖然一百個不愿意,但是也無法拒絕。她也知道偏科不好,只是比起語文學科,實在對數學提不起興趣。一日王女士照例檢查女兒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卻看到了哭笑不得的一幕。
一道普通的數學應用題,竟然被女兒用語文思維解讀了出來。該女學生沒有去套公式計算答案,而是根據題目設置的語境,分析其人物的命運以及題目里表達的主題思想。這完全是語文試卷上,閱讀理解題的答題思路。
雖說該女生的答案,驢唇不對馬嘴,完全是答非所問,但是細細想來又無懈可擊。只能說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叛逆情緒。好在是課后練習,而不是真正的考試,否則數學老師一定鼻子都要氣歪了。
用語文思維做數學題有啥效果?大家看完竟拍手稱贊
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偏科現象,只不過每名學生傾向的學科和傾斜的程度不同罷了。如果只是稍微有些偏好,優勢學科能夠達到頂尖程度,短板學科也能做到中上水平還可以,相距甚大必然會影響升學考試的結果。
自從大語文時代到來后,很多學生都在吐槽語文學科題目發散性越來越強,真可謂是學啥不考啥。課本上學的是《草船借箭》,考試卻在考察《火燒赤壁》。以往那些根據老師給出的標準答案,死記硬背的學生就拿不到理想的分數。
相比之下,吉林這位女學生可謂是把語文老師傳授的解題思路,應用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無論是什么題目,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應用題至少還有一個情節和語境可以分析,就連幾何題,該女生都能感悟出人生哲理。自己就好比題目中的線條一樣,早就被“規范答案”限制住了,無論自己再具有“創新思維”,也會受到世俗眼光的局限,只能被迫做一個規規矩矩的學生,千篇一律的為中高考而奮斗。
很多學生看完拍手稱贊,真是表達出了大家的心聲。很多學生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可是在家長和老師眼里,一切對中、高考無益的事情,都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只能被迫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抹殺了天賦,畢業后終將成為碌碌無為的人,然后再把自己的夢想附加在下一代的身上,如此下去,便會形成惡性循環。
不給學生貼標簽,或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在培養子女的時候,都會加入自己的主觀因素。家長覺得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沒有用,就不讓學生花太多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有的家長覺得掌握一門藝術特長,可以成為藝術特長生,在高考當中能走捷徑,便逼著學生天天練習。若學生自身沒有這方面的興趣或天賦,到頭來大部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根據教育部負責人發表的對家長的最新倡議來看,家長和學校都不要過早給學生貼標簽,把學生的發展路線早早就規劃好,無疑會限制學生的潛力。每個學生都暗藏著無限的可能,家長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針對性地鼓勵和培養,才能培養出杰出人才。
即使有些學生會存在一定的偏科現象,家長不妨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參加一些競賽或征文投稿活動。如果學生有獲獎情況,說不定還有機會被保送上大學,條條大路通羅馬,未必非走獨木橋。
今日話題:看完這張特殊的數學試卷有何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