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的年輕人來說,在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往往會受到父母長輩的很大影響。無論是在學業(yè)上,還是在事業(yè)上,父母都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因此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子承父業(yè)”的情況。當然由于各種條件的變化,并不是所有子女都會選擇與父母一樣的人生道路。
就說我國“兩彈一星”的功臣錢學森,自小品學兼優(yōu),在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防事業(yè)上立下了豐功偉績。而他唯一的兒子的人生道路則頗多坎坷:2次輟學,年近30歲才讀大學。而在經(jīng)歷了如此艱辛的求學之路后,他又選擇了一條怎樣的人生道路呢?
隨父回國,首次輟學
作為錢學森唯一的兒子,錢永剛出生在美國,他出生時父親錢學森還在美國工作。據(jù)錢永剛回憶,經(jīng)常在工作上忙的不可開交的父親,還是會抽出時間來陪陪他,與兒子進行一些交流,詢問他的生活和學習狀況。
在錢永剛小的時候,錢學森就會給兒子提及那個遠在萬里之外的祖國,囑咐兒子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而年幼的錢永剛沒有想到的是,父母很快就會帶著自己和妹妹,離開生活多年的美國,回到他們魂牽夢縈的祖國大地。
新中國成立后,鼓勵在美留學生回到祖國參與建設發(fā)展工作,對祖國懷有深厚感情的錢學森懷揣著拳拳愛國心,自然希望能夠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報效祖國。因此錢學森提出準備和家人回國。就這樣,錢家人開始把回國事宜提上日程。
然而,美國軍方卻認為錢學森掌握了頂尖的科學技術,不愿意放他離開美國,不僅派人監(jiān)視錢家人的行動,限制他們出境,還把錢學森關押了一段時間。對于這些風波,年幼的錢永剛倒也不明就里,只是會困惑父親為何久久不回家。好在在新中國的交涉下,錢學森才得以擺脫美國軍方的控制,可以回到他闊別多年的祖國。
1955年9月,錢學森一家大小登上郵輪回國。那時的錢永剛不到8歲,在美國的學校讀到了小學二年級,由于要隨著父親回國不得不中斷了剛剛開始不久的學業(yè)。
而相比于父母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小小的錢永剛則覺得那是一次激動的旅程。據(jù)他回憶,他登上郵輪后覺得新奇無比,興奮地在甲板上跑來跑去,又有點焦急地等待著郵輪的啟動。或許他沒有想到的是,這艘郵輪不僅改變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歷程和父親錢學森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時代原因,二次輟學
回國之后,錢學森很快就投入到國防事業(yè)建設當中,參與“兩彈一星”的研發(fā)工作。而相比于父親的忙碌工作,自小在美國成長和學習的錢永剛則并不是很適應國內的環(huán)境。
比如說在美國時,他們一家喝的就都是紙盒的常溫牛奶,回國后則是玻璃瓶裝的熱牛奶,還有許多美國的新奇食品,中國當時都是沒有的。飲食生活的改變讓錢永剛一時之間無法適應,曾經(jīng)跟妹妹竊竊私語,結果被父母聽到后遭到了嚴厲訓斥,囑咐他在飲食上不能挑三揀四。
而在求學路上,錢永剛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錢永剛自小接受的是美國教育,習慣用英語交流,對祖國的文化乃至于語言都比較生疏。好在錢永剛有一定的學習天賦,通過勤學苦練很快克服了這些問題。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家人的生活都步入正軌。父親錢學森為了工作早出晚歸,跟家人處于聚少離多的狀態(tài)。而錢永剛倒也保持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不錯的成績進入高中學習。只不過,礙于時代原因,當時的大學招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錢永剛的學業(yè)不得不二次中斷。
經(jīng)過一番周折,尚在讀高中的錢永剛決定暫時放棄學業(yè),應征入伍。對于兒子的選擇,錢學森表示了尊重和理解,鼓勵兒子,如果真的想?yún)④姡鸵煤酶梢环聵I(yè)出來。
恢復高考后,30讀大學
就這樣,錢永剛應征入伍于1969年通過審查成為一名新兵,在江南地區(qū)的某個營地里服役。此時的錢永剛認真踏實地投入到基層勞動中,成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士兵。
直到1978年,國家傳來恢復高考的消息,大學招生工作回歸正常了。聽說消息的錢永剛激動不已,自己總算等到了可以繼續(xù)完成學業(yè)的機會了。
于是,躊躇滿志的錢永剛在家人的鼓勵下參加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試。盡管學業(yè)已經(jīng)荒廢多年,但錢永剛還是以其扎實的學習基礎通過了考試,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
此時,錢永剛已經(jīng)快30歲了。進入大學校園的錢永剛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年齡相比于校園里的一般學生要大得多。只不過,可以重返學習殿堂的錢永剛倒也沒有多想什么,而是如饑似渴地投入學習,并于4年后獲得了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的資格。
有意思的是,錢學森當年赴美留學時,就曾在加州理工學院航天系學習。只不過,與父親醉心航天科學不同,錢永剛本科、研究生選擇的都是計算機方向,畢業(yè)后則選擇了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tǒng)的研制工作,在計算機領域作出了一番事業(yè)。
相比于父親不到30歲就完成學業(yè),以博士學位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錢永剛的求學經(jīng)歷則要坎坷得多。先后輟學兩次的錢永剛,直到30歲才得到機會讀大學,最后也選擇了與父親不一樣的人生道路。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錢永剛沒的求學之路比較曲折,但畢竟也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
小結
作為錢學森唯一的兒子,在父母的熏陶下,錢永剛可以說是有著不錯的學習的基礎的。只不過,由于種種原因輟學兩次的他,直到30歲才圓了自己的大學夢。而與父親志趣不盡相同的他,也沒有“子承父業(yè)”,而是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對此,大家怎么看呢?
參考資料:《錢永剛的求學之路》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