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怎樣成長經歷的人最合適做教師
想我所想,愛我所愛
轉載▼
標簽:雜談
分類:
(寫在前面的話:我寫這篇文章不是占卜一個人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而是想指出我們的作為一個老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以此來改進自己的工作,努力去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
一個教師的成長經歷可能就是這幾種:從小到大一直很優秀者:學習成績優異,聽家長和老師的話,是個乖小孩;從小到大都是很“差”者:從小到大一直都不愛學習,特別調皮、搗亂,讓家長和老師頭疼了整個的求學經歷;小時候特調皮,不愛學習,不把老師和家長的話放在心上,小時候也是個“問題孩子”。到初中或高中才知道努力學習,最后在學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者。
這三種老師,究竟哪一種老師最適合做老師呢?我選第三種。
第一種老師看起來很優秀:成績優異,品質也高尚,各種素質都不錯,好像如果當老師應該是一個好老師。這種老師能成為一個好老師,但是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的成長的過程太優秀,從小到大一直是一個乖小孩,從來不會做什么出格的事。他在當老師的過程中很難理解“中等生”以及“偏下”孩子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不會明白:這個孩子為什么缺作業?上課為什么走神,我的課上的還是挺精彩的啊?他為什么這么調皮,又把女孩子的辮子弄散了?又是他,怎么又和別人打架?……因為他沒有這樣的經歷,就不容易走入“差生”的內心。這樣的老師只能受到“優等生”的歡迎,他也僅僅是真正喜歡“優等生”。
第三種老師呢,他親身經歷了由“差”到“優秀”的過程。他就天生具有了這種優勢:既知道“差生”的心里所想,還知道怎樣使一個“差生”轉變成為一個中等生,以至于一個優等生。他遇到這樣的孩子不會手忙腳亂,更不會焦頭爛額,而是很親切,好像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也更容易相信:這個孩子現在很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疼,將來不一定不會做出好的成績。所以,他會真誠地關心、幫助、用心愛這樣的孩子,結果,他一定會受到所有孩子的喜歡。
第二種呢?不用分析了,他注定不會成為一個好老師,因為他不具有一個好老師的素質!
我是哪一種呢?第一種。所以,我就不容易走入“差生”的心里,雖然我很是努力。因為除了我沒有“差生”的經歷這一因素之外,再加上我的個性急躁,耐心不足,處理問題容易簡單化,所以不能很好地幫助這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雖然,孩子們對我的感情很好的,但是,我在心里對他們還是很愧疚的:因為老師的耐心不夠,有時太粗暴,傷了孩子的心了!我知道,只有喜歡所有孩子的老師,受所有孩子喜歡的老師,才是真正優秀的老師!所以,我還是要加倍努力的!
同行們,你是哪一種老師?
(一家所言,請你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