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一則中科院停用中國知網的消息被刷上了熱搜。
中國科學院大學,被稱作中國科學家最多的大學、中國院士大學、中國科研一流大學、中國離科學最近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最高學府,擁有實打實的硬科研能力,這些稱號是實至名歸的。
中國知網,號稱中國的學術資源總庫。它包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庫、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會議文論全文數據庫。
這次中科院VS知網,屬于實打實的神仙打架。
中國知網因為過于高昂的費用問題,已經上了十幾次熱門了。
中國知網被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罵,被大學教授罵,被中國各種大學罵,甚至連北大都抵制過它。
一個知識聚合的平臺,為什么會被廣大高校和科研工作者痛罵呢?
追究其本質原因,就是知網背叛了初心,忘記了使命。
中國知網的全稱是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這個概念由世界銀行在1998年提出的。
其成立的目標,是用信息化建設,來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
也就是把全社會的知識資源搬到網上來,搞一個數據庫,供大家知識共享,促進知識的傳播,提高創新動力,實現知識的增值利用。
知網本來是我國用來搞知識強國,創新強國的一大助力,其目的就是讓廣大科研人員和高校學子使用知識更方便的。
知網的建設也卓有成效,建成了全國第一的知識數據庫。
1999年,清華同方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建設,擁有國家授權和行政壟斷保護,給予了非常高的行政保護門檻。
為啥要給知網這么大的行政保護呢?因為1999年的時候,知網投入巨大,預估使用人數并不多,支付能力也極其有限。
如果不給知網行政保護的話,知網注定是虧錢的,并且會虧得厲害。沒有行政保護,知網可以說是建設不起來的。
至 2007 年 11 月底,累積學位論文全文文獻達 57 萬余篇,211 院校收錄率達到 100%。這些數據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維普、萬方加起來都要多。
可是建成之后的知網,卻在行政壟斷保護下一家獨大,利用壟斷地位牟取暴利,成了趴在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頭上吸血的一頭巨獸。
在資本的運作之下,知網不僅沒有成為廣大科研人員和高校學子的助力,反而成了大家搞科研、寫論文需要付出高昂成本的東西。
在1999年以后,借著中國各個大學普遍擴招的東風,中國知網也開啟了瘋狂掙錢之路。
中國的各個大學從1999年的每年畢業80萬人,飆升到了每年畢業800萬人,畢業人數翻了10倍。
而中國知網只要躺平不動,依靠10倍的招生紅利,知網的年收入就會比建設初期預計的收入,增大10倍以上。
中國知網是互聯網平臺企業,與淘寶、騰訊、美團一樣,建設初期耗費巨大,建成之后維護成本卻非常低,也就是可以躺平掙錢。
這就好比是封建時代的地主一樣,前期花大價錢買地,后期就可以躺平收租。
這就直接導致中國知網的毛利率大得可怕,下圖就是2005年-2021年中國知網歷年的毛利率,高峰時期中國知網的毛利率達到了72.1%。
其他任何行業見了這個毛利率,都會目瞪口呆。就算是壟斷行業,也很難見到這么高的毛利率。
知網收入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大學生論文查重,高校天價購買授權和科研機構人員單獨購買。
自2009年開始,我國高校普遍規定大學生所有畢業論文均要經過知網查重,如果不能通過查重則不允許畢業。
為了畢業,本就缺錢的大學生不得不自己掏錢,去知網給自己的論文查重。
要知道,這個論文查重得看運氣,運氣好的學生一遍過,歡天喜地,運氣不好的學生則需要查三四遍,甚至五六遍,每一遍都要向知網掏錢。
知網對大學生的收費是相當不客氣,每篇198元/次,如果是碩士或博士,每篇得花350元/次,明碼標價概不賒欠。
看看下面這個表格,全網查重,知網是最貴的。每個大學生畢業,都免不了被知網痛宰一刀,心疼好幾個月。
知網還真的實現了電影《讓子彈飛》的那句話:誰窮,就掙誰的錢!
知網查重雖然暴利,但這只是知網收入的一小部分。
知網收入的最大頭,是論文下載,知網的論文下載是出了名的貴,被叫做天價也不為過。
下載期刊、會議論文和年鑒,按頁算錢,每頁0.5元;下載碩士、博士論文按本算錢,一本15-25元。
要知道大學生寫畢業論文,誰不需要參考幾十篇文獻?如果是想發核心期刊什么的,需要參考的資料更多。
這筆錢是天文數字,普通大學生根本支付不起,所以各個大學才以包年的方式,向知網購買授權,再給自己的學生免費使用。
知網對各大高校下刀更不客氣,每個學校都要掏天價給知網,很多學校不堪重負之下,都出現過知網停用又啟用的狀況,甚至財大氣粗的北大都不例外。
最近打算不續費的中科院,居然每年要向知網交上千萬!
并且知網還不知足,年年都漲價,據報道,2010-2016,知網的報價漲幅高達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這誰受得了?
所以互聯網上才有這么一句“天下苦知網久矣!”
知網不生產論文,只是一個論文的搬運工和存儲倉庫而已,它每年收取各大高校學子的論文,卻向各大高校收取天價論文下載授權費用,這公平么?
知網建立的初衷,是為了知識的擴散和學術的傳播,為了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所以各大高校的學者和莘莘學子們沒有向知網收取高額稿酬,沒有向知網要版權費。
可知網卻在資本的操作下,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橫征暴斂,不僅日進斗金,而且年年都坐地漲價,貴到高校和科研機構都買不起了。
學術論文本來就不應該做成生意,知網卻不僅把它做成了生意,還做成了一本萬利的暴利生意,盤剝中國的廣大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學生,最終愚昧的是誰?
愚昧的是中國的萬千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學子,愚昧的是中華文明!
此時再回頭看看2019年翟天臨博士說的那句話:“知網是什么東西?”
原來這句話的標點符號不對,翟天臨博士這句話,應該加的是感嘆號:知網是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