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時間知網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是中科院跟知網的合同到期之后,因為續費高達上千萬,太昂貴了,連中科院都付不起這筆錢,所以只能終止合作。
對中科院這種大戶來說,他們尚負付不起這么昂貴的平臺費用,對其他學校來說那更不用說了。
不過在知網被推上風口浪尖之后,知網到底是不是中國企業又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那知網到底是不是中國企業呢?這個關鍵要看大家從哪個方面去看待。
首先從運營的實際情況來看,知網就是一家中國企業。
知網在中國創辦,主要業務也是在中國,所以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它就是一家中國企業。
我們先來了解下知網的一些基本情況。
知網的前身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成立,創建于1996年6月創立的。
到了2003年,中國期刊網發展成為集期刊、報紙、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圖書年鑒,多媒體教育教學素材為一體的知識服務網站,隨后中國期刊網就正式更名為中國知網。
剛開始的時候知網完全就是一家國有企業,設立的目標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
而且知網也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重要的構成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知網是有很大的公益性質的。
正因為如此,在知網剛成立的時候,就得到了國家很多部門的大力支持,而且國內的很多論文其實都錄入到知網當中,最初的時候確實實現了知識的共享。
然而隨著知網論文數據庫越來越大,很多高校的老師以及學生都已經離不開知網,比如你要寫論文,想要參考文獻就得上知網;想要查重,還是得上知網;想評級,你的論文還得被知網合作的期刊收錄等等。
久而久之知網就開始形成了一種壟斷,目前幾乎壟斷了全國超過90%以上的高校論文查閱。
也正因為如此,全國很多高校都對知網有嚴重的依賴,這也讓知網有了漲價的底氣,過去十幾年知網每年都在漲價,而且一漲就是10%,目前很多高校跟知網合作的費用都是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也正因為高校對知網有嚴重的依賴度,而且收費高昂,所以知網每年的收入非常高,最近幾年時間每年的收入都達到10億以上,比如2020年知網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7億元,毛利潤高達53.93%。
由此可見,不論是從知網創辦的初衷,還是所服務的對象,收入的來源,它完全就是一家中國企業。
其次從股權關系來看,知網其實是一家外資獨資企業。
雖然知網的業務主要在中國,但是從股權結構來看,知網又不是一家中國企業,它完全就是一家外資獨資企業。
從股權結構來看,知網的運行主體是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注冊資本是100萬美元,企業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由此可見,知網的運行主體其實就是一家外資企業,這家企業由知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而知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設立在開曼群島的外資企業,由同方股份100%控股。
看到這很多人都挺納悶的,知網的服務對象是中國,論文產生的主體也是來自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什么他們要去開曼群島開設一家外資企業呢?
熟悉開曼群島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避稅天堂,很多企業都在這里設置,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百度、搜狐、網易基本上都是在開曼群島注冊的境外公司。
而這些企業之所以要在開曼群島注冊,各有各的算盤,有的是為了方便在境外上市,有的看重的是當地的稅收優惠。
但是中國知網既不是上市公司,最關鍵從性質上來看,它是由國有企業控股的一家企業。
因為知網是由同方股份下屬的企業百分之百控股,而同方股份的大股東是中國核工業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11%;其中核工業資本由中國核工業集團100%控股,核工業集團又是由國資委100%控股的大型央企。
另外第二大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其實也是屬于國企,它由清華大學100%控股。
所以從性質上來說,其實知網就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但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設置一家外資公司來控股國內的企業,這讓很多人挺納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