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4月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為落實方案中的課程實施,北京市將加強橫向學科有效配合,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
這位負責人表示,北京將把全員培訓作為推進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重要手段,建立人工智能教研大平臺,實現優質教研全覆蓋;建立中小學教學視導與調研制度,及時分析、解決課堂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同時強化統籌實施。一是加強縱向學段有機銜接,堅持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嚴格依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嚴禁趕進度、增難度。科學評估學生發展水平,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關注小初銜接,把握課程深度、廣度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連續性和進階性。二是加強橫向學科有效配合,發揮社會大課堂資源優勢,鞏固學科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整體規劃課后服務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根據需要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安排體育與健康、勞動、班隊活動,開展科學探究、社會實踐、藝術活動等,保障課程實施,發展學生特長。
北京還要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將學科實踐、課業負擔納入督導,讓教育治理“長牙帶電”;切實加強作業評價,形成可分類使用的作業資源庫,形成個性化評價結果,幫助教師精準布置作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