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期
霍 文 瑤 專 欄
教育部發布的《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指出,進入小學所需要做的準備包括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四個方面。
幼小銜接“接”什么?需要提前學會什么?家長要做些什么準備?
01、大原則
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來說,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四個方面并不是并列關系,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之內同步發展不太現實,而應該要有所側重。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幼小銜接教學目標的大原則是:先“入”再“融”。
02、什么是先“入”
先“入”,指的是孩子可以進入小學的門檻。
而進入小學的門檻,孩子需要具備的前提是:
可以表達常見的需求;
有良好的課堂常規,如安坐、等待;
有基本的情緒控制能力;
情緒行為問題較少,不打擾正常的課堂秩序,不影響其他小朋友的學習;
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如如廁、就餐、收拾書包。
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孩子才有融合的基礎。
如果孩子無法獨立如廁、問題行為非常頻繁、無法表達常見的需求,進入小學環境是很難的。
03、什么是再“融”
再“融”,是指當已經解決了“進不進得來”的問題后,再開始考慮“融不融得好”。
孩子能否真正融合,也需要一定的技能作為基礎:
學習拼音、漢字、數學、寫字等等學業技能;
遵守社交規則、與同伴進行恰當的社交互動,并建立友誼;
發展一定的興趣愛好;
有自我管理能力;
有問題協商解決能力……
這些技能都決定了孩子能否高質量地融入小學。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幫助孩子進入小學,其次才是更好融合。
所以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有側重點,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具體怎么安排教學內容呢,繼續關注我們的后續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