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常德4月20日訊(通訊員 蔣雙慶 李承高)4月19日,湖南應用技術學院首屆智能制造教師培訓班正式開班。這是該校貫徹落實“新工科”建設,對標工業4.0,牢牢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對傳統工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深入推進課程體系改革的一項有力舉措。
教師正集中培訓。
智能制造教師培訓班為期兩個月,在頂層設計上突出提升教師對傳統課程的數字化改造意識,培養教師規劃“新工科”的課程體系能力、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術改造傳統的工科教學能力;在培訓內容上,開設有《機器人技術基礎》《plc原理與應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與操作》等課程,注重“工程制圖”與“CAD技術”的融合、“工程力學、機械原理”與“CAE技術”的融合、“機械制造工藝學”與“CAPP技術”的融合;在培訓方式上,堅持“請進來”校外專家,發揮學校教授、老師優質資源作用,開展面對面教學交流。
該校副校長、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李新華介紹,2020年以來,學校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大力推進學科專業調整,于今年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學校與諸多人工智能及先進制造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了相關產業學院。智能制造教師培訓班正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在開班儀式上,該校常務副校長李敏向學員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有家國情懷,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做好為學生服務的后勤兵;二是要有創新精神,敢于迎接挑戰,通過開設項目制課程和引進企業課題和實踐項目,大力培養“科大創客”,培養高素質的設計師和工程科學家;三是要有理想追求,擅于自我規劃,要結合學校進一步優化實驗班培養方案總體學分和課程設置,多走進實驗室,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和各類競賽。
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接下來,學校將持續努力,在課程教學上,剔除不再需要教授的,過時的知識,加入必須掌握的新知識;在實訓教學上,模擬企業環境的實訓教學、實驗室建設及教學內容設計;在企業實踐教學上,和目標就業企業對接,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