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海女生趙某某 ,把安徽省蚌埠市援助的午餐肉,給扔進了垃圾桶。
原因簡單,令人憤怒:
她嫌棄不是名牌產品。
趙某某高傲的宣布這些社區發送的物資被她的蘭花指扔進了垃圾箱。
要知道,這一段時間,在上海弄點兒吃的有多難。
但她如此高調扔掉得來不易地食品,是要拼流量,還是宣布自己的厚顏?
遭到憤怒網友的指責后,她又高調宣布“抵制網絡bl”。
現在,她成功了,流量賺足,自己也出名,但最終也被禁言。
惡語傷人六月寒,失言不如無言。
02
山東某大學的左某某同學,去年參加考研,已被北京某大學擬錄取。
這對任何家庭來說,都是個大喜事。
馬上就要來北京讀研究生,也許是被喜悅沖昏了頭腦,她居然在某晚報的相關評論區口吐芬芳,發表不良言論,聲稱要上街隨便T人。
如此言論當然會引起網友憤慨。
雖然她迅速道歉,但依舊有許多人認為她根本就沒資格讀研究生。
但,左某某其實心里是不服氣的。
如今,她的自媒體號已經被注銷。
不知是心懷愧疚自己注銷,還是另外開了小號?
無人得知。
左某某這一番操作,讓學校很難做,到底錄取,還是不錄取?
公眾的回應是:誰敢做她的導師?
人類有兩只耳朵、一張嘴,意味著要多聽少說。
03
心理學里有一個“回音壁效應”,是指認知會在一個封閉的圈子里不斷加強,令人疲于思考,愈發偏執,無法接受相反意見。
信息繭房一旦形成,就會不斷加劇群體極化。
蒙在自己的圈子,時間久了,聽到的都是自己喜歡聽的話。
說話,是為了讓別人聽見自己說什么,更是讓自己聽見自己說什么。
缺了后半句,認知必然無法做到客觀,言必有失,更談不上實現認知增量。
言辭是行動的影子,言語是心靈的圖畫。
共勉。
侵 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