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近年來,遵義市始終把教育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圍繞《貴州省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計劃(2021-2030年)》中“七大工程”,按下“快進鍵”,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跑出教育水平整體提升的“加速度”。
學前教育普及普惠
“環境好、設施全、離家近、老師負責、收費也合理,這下不用為孩子入園發愁了。”去年新建的紅花崗區第二十八幼兒園投用后,周圍的居民連連稱贊。
為了讓孩子們“有園入、入園近、入好園”,近年來,遵義市不斷加快項目建設力度,通過實施學前教育“規劃引領”“建園增源”“育幼助幼”三大工程,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提高普惠性幼兒園占比,全面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十四五”期間,遵義市計劃新(改、擴)建幼兒園321所。2021年完成38所公辦幼兒園建設,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41所。
目前,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3.85%,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0%,公辦幼兒園占比超過50%。
“安吉游戲”是發端于浙江省安吉縣幼兒園的一種以游戲教育為主的學前教育實踐,也是國家正在推行的一項學前教育推廣計劃。遵義市以“安吉游戲”省級試驗區試點園(校)為引領,建立各級安吉游戲試點園43所、幼小銜接試點園(校)92所,扭轉幼兒園“小學化”“功利化”傾向,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
義務教育均衡向優
2021年,遵義市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讀率達到99%,義務教育鞏固率超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遵義市推行義務教育免試“整班移交、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同步錄取)等政策措施,推進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匹配,推動學位資源不斷擴大,全面保障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等群體入學,滿足群眾就讀需求。
在鞏固義務教育普及的同時,遵義市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政策,持續推進學校育人水平的不斷提升。
“雙減”政策推行以來,遵義市從校內到校外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在全省率先推出“1+1+N”菜單服務、“1+7”師資模式等硬核舉措,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
各校探索“學長制”“教師+社區服務”“教師+第三方機構”等“1+7”育人模式,不斷創新渠道,豐富課后服務的人才供給。
作為貴州省推薦的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市、區)候選市之一,赤水市針對難點堵點,從城區學校和師資富余學校遴選專業素養與師德過硬的教師,組成了包括科創、足球、書法等課程的近20支課后服務“教育輕騎兵”機動小隊,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滿足城鄉學生興趣發展和特長培養所需。該措施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
遵義市以“壯腰計劃”項目為抓手,深入實施“公辦強校”等工程,促進優質資源不斷擴大。
2021年,遵義市85所學校成為“貴州省公辦強校計劃項目校”。遵義市第八中學等9所學校順利入選“市級新優質學校”。
目前,新一輪“壯腰計劃”項目在全市各縣(市、區)落地落實,建立了23組46校“新優質學校發展共同體”,全面輻射全市380所初中學校的提質發展。
普通高中提質升級
優化普通高中布局、消除大班額、規范招生秩序……從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提質到示范高中升級,遵義市普通高中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縣城高中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從引導學生入手。”綏陽縣儒溪中學副校長高青說,該校按照“強校+弱校”“城市帶農村”的模式,通過聯盟教研團隊,扎實推進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全市推進縣域內普通高中提質建設,在提升各縣域高中辦學質量的同時,支持各地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優秀人才引進辦法,確保引得進人、留得住人。
“以前課堂上老師講的時間比較多,現在老師講課大概15分鐘,把更多的學習時間交給學生。”遵義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歷史學科備課組組長杜朝靈說。
這是遵義市第一中學正在推行的“好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緊抓升級省級一類示范性高中的契機,完善軟硬件建設,通過打造“高效課堂”,推動新課程改革及教研工作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遵義市支持有條件的二類示范高中爭創一類示范高中,支持現有普通高中積極創建特色示范高中,推動示范高中提質發展。
目前,遵義市共有示范高中29所,一類示范高中3所、二類示范高中16所、三類示范高中10所。2021年,3所一類示范高中復評,二類升一類、三類升二類各一所,仁懷市第六中學創建特色示范高中已通過省廳初步評估。
遵義四中舉行2022年“師生同考”活動
職業教育融合提升
去年,遵義市人民政府印發《遵義市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遵義在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內涵建設、服務能力等各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0年初,遵義市實現了整市脫貧,進入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開啟鄉村全面振興的新階段。
破解人才瓶頸是遵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從去年開始遵義實施“雙培養”工程,即“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和“鄉村振興后備人才培養工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其中,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遵義市深入推進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對未上過學的勞動力人員實施“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培訓班,全面掃除功能型文盲,培養高素質農民。
在播州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培訓班,學校根據學生特點和鄉村振興需求,開設了思想政治、鄉村振興、綜合素質三大板塊共12門課程,建設了蔬菜、食用菌、花卉、草莓等鄉村振興實訓基地。該校學生陳曉松說:“在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培訓班學習后,我覺得在農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前景也很廣闊。”
“雙培養”“雙提升”工程在為鄉村振興培養儲備人才的同時,也推動中職學校改革發展,通過開設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培訓班,職業學校進一步整合資源,健全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一體的教育體系。這一職教經驗被《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報道。
今年4月,遵義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2022年第一期無人機技能提升班,45名學員在這里學習無人機相關知識和行業應用技能。
類似無人機培訓的新專業出現在遵義職業院校,是遵義市圍繞農業現代化、大健康、大生態等發展戰略,深化產教融合的一個體現。
借力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等契機,遵義市緊扣數字經濟戰略和“四新四化”要求,優化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提高與產業、市場的契合度,不斷加強與優質企業的合作力度,把學校的招生、培養、就業建到產業鏈上,主動對接企業人才需求,努力培養高素質、社會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產業意識和能力,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
━ ━ ━ ━ ━
審核:袁航
遵義日報社記者:石影
編輯:李京湄、陳開艷、甘露瑤
為您
精選
●西部大開發 遵義闖新路
●青山如黛 綠水如屏——遵義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
●遵義鄉村振興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