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簡單粗暴,要做到合情合理,這樣才能讓人信服,當然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旦有人違反規定,理應受到懲罰。
綏化一家長返鄉未報備,牽連孩子被開除學籍一事引起網友一片熱議,最終因家長犯錯,被開除孩子得救,學校整改,學生正常上課,撤銷通報,相關責任人被處理。
開除又撤銷!這樣的結局很完美,但是學校并沒有做錯,因為高中生犯錯誤,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紀律處分,所以說學校對學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還是有法可依的,沒有任性而為,如果非常說學校有錯,那就是消息同步不到位,對政策理解有偏差,才導致發生家長瞞報,開除學生一事。
其次就是開除學籍過重,要知道開除學籍對于孩子來說,絕對是毀滅性打擊,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當很多人看到因家長瞞報,牽連孩子被開除后,就開始同情孩子,認為學校做法不妥,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被開除孩子才得救了!
但是個人認為雖然該事件結局很圓滿,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家長的錯,作為學生家長理應被懲罰。
還有,由于這名家長的明知故犯,給學校其他學生的健康帶來了隱患,導致全班同學和多名教師被隔離觀察,因此孩子家長被處理合情合理,還有家長犯錯在先不自知,還讓孩子正常上課,給其他孩子的健康得到隱患,導致孩子犯錯,因此學校對孩子做出處罰也是應該的,總之整件事要怪只能怪學生家長,學生家長必須被嚴懲,這樣才能給其他人起到警示作用,不然如果其他學生家長知情不報怎么辦?
所以希望有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過失,影響孩子,最終讓他人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另外,做出開除學籍處分一定要慎重,高中生犯錯是可以被開除的,但是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任性而為,比如就拿這件事來說,學生家長返鄉隱瞞未報備到底屬于哪個部門的職責,一定要區分清楚,避免事件處理后,出現理解偏差問題,所以經過此類事件后,學校與教育局一定要時刻與其他部門保持溝通暢通。
最后說下父母犯錯,牽連孩子過分嗎?不算過分,公務員政審就是如此,如果父母有錯誤,就會影響孩子政審,最終導致孩子政審不合格,所以說家長瞞報,開學學生并不稀奇,更何況孩子也犯錯了,間接造成他人被隔離。
總之,這件事錯不在學校,而是孩子家長,由于家長瞞報,差點害了孩子,請各位家長引以為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