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事業一直都在蓬勃地發展,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成為了相關部門最重視的問題。在去年,相關部門發布了雙減政策,旨在為中小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減少學習負擔。可是在實行一段時間以后,對于這項政策的輿論褒貶不一。
雙減政策實行以后,最直觀的就是能看到市面上的補課機構集體消失。孩子們的周末可以不再被補課占用。但是補課班消失了,學生放學的時間也晚了。學校實行了課后延時服務,為了方便家長接送,便在四點半放學以后,多出了一個小時的在校時間。
課后延時服務或將終止,按照原來的教學政策實行
在原來,孩子每到四點半放學便會有家長來接,父母來不了,會拜托爺爺奶奶接孩子。實在不行,就會被課后輔導班接走。在輔導班里有老師看管著寫作業,然后解決學生的晚飯問題。每個月輔導班的價格有些小高,但是為了圖一個省事,家長也愿意掏錢。
在雙減政策之后,國家發布了中小學校要進行課后延時服務,孩子放學之后的作業輔導由老師來完成。放學時間從4:30變為了6:30。家長可以等到自己下班以后,再來接孩子放學。老師也會陪著孩子一直到家長來接。
隨著課后延時服務實行了一年,有些學校覺得課后延時服務的效果并不好,便終止了課后延時服務。本來課后延時服務的初衷是好的,想解決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問題,又想讓孩子的學習質量得到保障,為此老師們也付出了很多。
可是想法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校時間太長,讓學生對學校產生了極大的疲倦。家長們的下班時間并不一致,有些家長早下班還要等到學生放學才能來接,給家庭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終止課后延時服務成為了家長們的心聲。
課后延時服務問題多,老師說出心里話
部分地區的學校終止了課后延時服務,不僅沒有遭到家長的反對,家長們還一致支持。老師也說,課后延時服務累的不是學生,累的是家長和老師。學生不走,老師也不能下班。一天的工作下來,到了放學時間根本沒有力氣再去輔導孩子寫作業。
老師每天的工作量很大,確實沒有精力去照顧到每個孩子的作業問題。而且學生在學校寫作業,不會自主思考問題,遇到問題就會向老師提問。老師直言:這個作業是給自己留的。孩子長時間不進行自主思考,對作業問題就有了依賴,對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孩子的學習倦怠。尤其是小學生群體,他們還處在不能自主學習和控制心態的年紀。不能合理地安排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反而會造成心理負擔重,沒有起到減負的目的。
課后延時服務,每個月家長也是要向學校繳納一定的費用,雖然不多,但是每個月幾百元錢的支出,一年下來也是筆不小的數目。家長就會對延時服務作出要求,學校很難實現這些要求,這也造成了家長和學校的矛盾。
中小學生應該如何度過業余生活?
小學生和中學生面臨的處境并不同,小學生在童年階段里,是最容易吸收知識的年齡。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會讓孩子接觸大量的知識,然后就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多跑了幾步路。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教育確實很重要,可是教育不只是學知識。
小學生也處在身體發展,各項能力的培養階段。這個時候反而順其自然地好,過多地灌輸學科類的知識,把孩子固定到了一個范圍里,對孩子產生不了太大的幫助。等到孩子放學,可以適當地讓他放松,或者多到戶外做做運動。
對于中學生而言,要面臨中考這個難關。而且正值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都有著不小的變化。這個時候的學生已經建立了自主學習意識,要防止他們在這個階段有激進的行為。如果發現此時的學生有逆反心理,家長要耐心陪他們過渡好這個階段。
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生活教育都必不可少。現在的學生在溫室待得太久,除了學習任務基本不懂得其他事項。其實培養孩子的思想意識,要比教他們很多無用的學科實在得多。
總而言之,中小學生的課后延時服務褒貶不一,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家長也可以在課余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的放松時間。學生們在學校的課業壓力太重,平時在生活里要適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