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三胎政策”談之色變,大概都與教育成本過高密不可分。畢竟多年的優生優育已經深入人心,家長們自然不愿意因為多生孩子,都降低對他們的培養標準。
教育成本,不光是指學生課內和課外的學費,還包括各種與教育沾邊的產品,看起來雖不及課外輔導費的九牛一毛,但是積少成多。長年累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3種很“燒錢”的文具,家長不得不買卻很容易被學生浪費
文具對學生來說意義深重,猶如士兵手中的武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后,學生的文具也變得種類繁多,不再滿足于實用性,學生更在乎美觀性。
以前學生家長會在開學伊始,給學生統一購買筆記本和鉛筆橡皮,買的多價格也更實惠一些。不過現在家長發現,學生用來購買文具方面的費用越來越高,即使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經常需要購買文具。
小學生主要文具便是鉛筆和橡皮,而橡皮一般來說一個學期用一塊也是用不完的。學習好的學生,不會養成經常寫完又全部擦掉的習慣。而且隨著學生年齡在增加,使用橡皮的機會越來越少。
有的學生上課溜號,課桌上沒有玩具,就開始擺弄橡皮。要么被切碎,要么扎滿小洞,玩法各異,總之沒有一塊橡皮,能夠被充分利用就“夭折”了。
除了橡皮以外,還有修正帶和草稿紙,這3種文具向來被家長稱為最“燒錢”的文具。低年級學生用鉛筆橡皮的時候如何玩橡皮,長大后就怎么玩修正帶。很多家長反應,一卷修正帶,可能只有一小半用來改錯字,大部分都被學生亂涂亂畫在各種地方。
一大張草稿紙,沒寫幾個字就丟掉不用了,家長無可奈何,明知道學生浪費,又不得不有求必應。否則學生更有理由不好好寫作業,家長該如何是好?
小學生家長吐槽文具太“燒錢”,無形中增加了教育成本
據家長觀察,通常好用的文具款式單一,學生不喜歡。而各種花式文具價格不菲,實用性不高,不買學生又不甘心。有些學生還有收藏橡皮的習慣,還會跟同學比誰攢的橡皮多。實則在家長看來完全沒必要。
普通一塊白色普通的圖畫橡皮不到3塊錢,而各式花樣橡皮就價值不菲了,而且復購的概率很大。家長也知道這種“燒錢”的行為,會助長學生之間攀比的現象。學生總會以學習需要為由,讓家長無法反駁。
對于家長來說,每次購買文具從十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每個學期下來都有幾百元。雖說跟課外輔導班的費用沒法比,但是這筆錢完全可以節省下來,花在更有意義的項目上。
尤其對于多子女家庭來說,本來教育成本就很高,家長自己都消費降級了,看到學生整天玩橡皮,浪費修正帶的,心里不是滋味。
即便家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浪費橡皮和草稿紙,也屬于浪費資源,非常不環保。家長一定要予以教育引導,一旦養成浪費的壞習慣,再想糾正就更難了。
還有一點家長無法接受的是,為啥學習用品已經變味了,設計者不再以實用性為主,而是針對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把文具做的越來越像玩具,學生上課不聽課光顧著玩“文具”了,也給老師造成了一定的負擔。
文具“玩具化”的現象,家長需警惕
很多老師開始反應,學校為了杜絕攀比現象,要求學生穿校服上學,但是治標不治本,學生們開始在文具方面互相攀比。還有的學生上課不聽課,擺弄各種文具,引得周圍同學也分散注意力,十分影響課堂效率。
老師也沒辦法,只能在家長群里呼吁家長不要給學生買太多花式文具。家長也很苦惱,畢竟都是學生自己挑選的,不買還會跟家長發脾氣,家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云南師范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周寧表示,給低年級學生購買花式文具,無疑是在挑戰學生的天性。除了對學生的專注力進行特殊培養以外,最省時省力的方法,就是減少這些文具的出現。
從小就讓學生在相對單一的環境下學習,等到年齡大一些,有自控力了,再適當增加花樣也就能適應了。同時也呼吁相關部門,能夠對文具市場予以監督管理,避免讓這些特殊的文具來擾亂小學生的課堂。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哪類文具浪費現象最嚴重?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很容易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