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江陰追鳥》為題刊登了江陰校園追鳥人和他所在學校的少年科學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故事。這個追鳥人就是江陰市北漍中心小學教師黃惠剛。
文章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金顧山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和鳥類資源。通過講述黃老師爬樹搭臺,與學生一起觀鳥的故事和經歷,介紹了北漍中心小學成立少年科學院,從鳥類研學和環保教育做起,將愛鳥、護鳥融入少先隊活動體系,大力開展生態教育的辦學特色。
11年前,因為學校宣傳工作的需要,黃老師開始學習攝影。從校園新聞攝影,到生態攝影,從拍攝家鄉的鳥,到帶領學生尋、觀、研學家鄉的鳥,成立觀鳥社團少年科學院,從一個人追鳥到帶著一群人追鳥,一路走來,黃老師和他的學生們的足跡遍布了家鄉的田埂和樹林。
2022年,江陰市北漍中心小學將生態文明內容納入德育課程體系,利用學校附近的藕塘濕地、紅領巾觀鷺園等資源,開辟紅領巾生態小課堂,通過講解、觀察、探索等方式讓少先隊員走進自然,了解家鄉,提高他們對鳥類的感知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今天的報道為您的教育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和感嘆號,祝賀你!”一大早,黃老師的朋友在電話里這樣說。黃惠剛老師在鄉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了41年。今年8月,他將光榮退休。41年來,無論是做體育教員、少先隊輔導員、校園通訊員,還是校園追鳥人,黃老師用對黨的忠誠和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譜寫了一曲人民教師的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