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紅橋區與市教委簽署了合作辦學的協議,與市教委直屬學校共同推進紅橋教育高質量發展。
別小看這個動作,要看是誰牽頭的。
市教委!
區域政府和市級機構“手拉手”,能級真的拉滿了。
恐怕全市的教育格局要有大變化,紅橋區要打響教育均衡的第一槍!
紅橋區已經搶跑,將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區域。
在教育上,絕地反擊。
搭上這艘“火箭”,可能今后紅橋區要改名叫鈕祜祿·紅橋!
一直以來,紅橋區的教育是它發展最大的短板。
紅橋區沒有能叫得上名的名校,好成績和它也不太沾邊。
如果要考上市五所,考生成績必須要在區域前十才行。
太難了!
這比例堪比河南、江蘇的高考考生了。
整體教育市場涼啊,想聊點閑白兒,聊點吃的可以。
一說教育,人家一拍大腿就走了。
學校不行,吸引不到好的生源,成績更上不去,惡性循環。
但反觀和平區,強校扎堆,呼出的空氣都是熱乎的。
戶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不就是為了上個好學校么。
天津學校看和平,這已經成為了共識。
學校優質,學位緊缺,才讓和平區出臺“831”新政,才造就和平學區房房價的“白熱化”。
這確實是“大城市病”,優質的學校扎堆。
但是現在紅橋區與市教委合作辦學協議”橫空出世“,紅橋真的要翻身了!
協議稱,市教委將支持市直屬學校與紅橋區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學校開展合作辦學。
這一舉措將有效解決本市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的“大城市病”問題,加快提升紅橋區中小學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什么是市教委直屬學校?
天津市教委直屬學校不多,但隨便說出一個來,就是“頂流”。
市教委直屬小學天津實驗小學;
市教委直屬中學是市五所,也就是南開中學、耀華中學、實驗中學、天津是第一中學、新華中學。
每個學校單拎出來,都是牛x格拉斯。
濱海的中心商務區引進岳陽道小學和耀華中學,已經被認定成“小和平”。
名校的光環,太閃亮了。
現在這幾所“頂流”學校,幾乎都可以復制到紅橋區。
復制一個“和平”,想想都令人興奮得睡不著覺。
值得開一瓶壓床底女兒紅,慶祝一下。
紅橋區這次終于要“一夜成名”了!
紅橋區教育局工作人員稱,
未來紅橋區與與市教委直屬的學校將進行深入交流,雙方老師也將進行互相學習和派遣。
還要“手拉手”對口幫扶薄弱學校。
但是具體學校還未落定,落地時間最快7月份。
同時,去年紅橋區的政府報告中提及,政府每年將拿出60%收入,用于教育,實現教育興區。
力度之大,難以想象。
真的是拿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做教育。
擺脫落后的教育發展,發揮后發優勢。
紅橋區找準了自己的“關鍵點”,升級進化!
為什么市教委要先和紅橋合作?
因為市內六區之中,紅橋區是唯一擁有大規模空地的區域。
既然要建新的學校,勢必要有空地。
這個優勢,別人還真沒有。
紅橋區“三年棚改”之后,拆出了70萬平米的空地。
實際上,紅橋區的空地不止這個數字。
在2021年的紅橋區土地推薦會上,居住用地共有約150萬平米。
這么大體量的居住用地,才有空間接納如此多新的學校。
并且紅橋區棚改的地段,都不錯。
尤其是西站周邊的一大片土地,未來是有可能建成另一個城市級封面的。
而紅橋區目前的房產市場,也是急需學校加持的。
目前紅橋區新房分三大類。
一線是改善盤,填補了南開區400-600萬的空白檔。
深受具有強大購買力又有緊迫換房欲望的改善中堅力量青睞。
這個階段的購房者大多數不需要學區。
三線是門檻盤,拿著環城的價格,享受著市區的戶籍、學籍。
如果再有好的學校,直接秒殺環城板塊。
二線大多數是剛改盤,是真的很需要好學校加持。
他們周邊有商業,也能夠得上地鐵,但就是不火。
因為替代性太高,沒有辨識度。
同樣350萬的價格段,購房者會去南開、新梅江、甚至西青,也不愿選擇紅橋,即使是洋房。
對于好學校的渴求,迫在眉睫。
如果紅橋區學校水平能夠起來,人口自然就會流入。
有人口就有購買力,自然可以形成大商圈,促進經濟發展。
進而整個區域都能運轉起來,紅橋經濟就能向上跨越一個大臺階。
用教育拉動一個區域發展不是沒可能,海教園就是個典型案例。
還有濱城也是如此,合作院校一個接著一個的落地,直接吸引人口。
其實,全國都在探索教育均衡化,天津也一定要走出這一步。
紅橋區能夠抓住機會,簽署協議,搶跑這一步,也真的是“開竅了”。
留什么都不如留孩子。
紅橋區是否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答案馬上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