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學校任教已經第20個年頭,我發現這么多年來,所教的學生,一屆比一屆懶,學生的自律意識一屆比一屆差。
雙休日的時候,每次我走在馬路上,總會看到一些學生在馬路上溜達,四處閑逛,無所事事。可能是學習負擔不斷減輕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長確實沒時間去監管自己的孩子,感覺這些同學的時間非常“充足”,而且他們的雙休日又貌似過得特別無聊。
但是每周一當他們返校的時候,我會認真檢查這些同學的作業,發現這些同學的作業里面居然有一大堆錯別字、爛字(卷面非常糟糕的字),題目放空白的地方也不在少數。如此“放飛自我”的字跡,如此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這樣的學生想要考出理想的語文成績,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字跡是一個人素質的外衣,字寫得特別糟糕的學生,語文成績一般會非常糟糕,所以家長有沒有重視孩子做作業的字跡顯得尤為重要。有些農村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孩子上了小學中、高年級之后,孩子的語數英作業基本上就看不懂了。但是就算看不懂孩子所做作業的內容,孩子所寫作業的字跡卻一定能看得懂,孩子做作業的態度也應該能輕易感覺出來。如果家長連這一點壞習慣都不愿幫孩子糾正過來,那么這樣的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還有什么指望?
為什么農村學校有那么多學困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說實話,農村孩子在整體智商方面并不遜色于大城市的學生,但農村的孩子為何在學習成績上輸給大城市的孩子?究其原因,如果在孩子本身方面找原因,學習態度這個因素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這個方面的“校準”,就算農村學校的老師一直苦口婆心,家長卻始終渾然不覺。
農村的很多家長都很忙,他們忙著去附近的工廠上班,忙著去田間地頭鋤草,忙著去海邊曬海帶、忙著去大街上當小商販……他們中的不少人一致認為“孩子只要會讀書,就完全不用家長操心”。
但問題是,就算會讀書的孩子,在沒有足夠的自律意識支撐的情況下,孩子也不可能在學習上出類拔萃。而恰好,農村學校的學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嚴重的短板:家長很少為孩子介紹過學習的重要性,甚至很少督促孩子及時完成作業,至于孩子所做作業的內容是不是如同畫符一般潦草,他們認為這是老師的事情,他們完全不用去理。
我知道一些家長平時也很忙,但不管農村的家長有多忙,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都不應該忽視。錯過了陪伴孩子上小學的成長過程,孩子上初中之后可能會直接變成學渣。如果農村的孩子現在不吃讀書的苦,未來的日子他們一定會吃生活的苦,不少農村的家長這輩子已經夠苦了,但我真心希望他們的孩子在未來的日子里能有更多選擇的余地,能盡量過得比他們的父輩更好一些。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老師的良苦用心,可能在一些家長看來,老師只是為了獲得更多一點的“獎金”而已。但是,當老師真的對學生的成績無所謂的時候,當老師對學生的學業毫不在意的時候,這個時候損失最大的是誰?各位不妨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