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悅讀教研分享會“每日一得”打卡活動摘編(4月17日)
人必有所執(zhí),方能有所成。
——齊建良
剛接觸新教材,粗淺的感覺這版本教材好注重歷史的大脈絡,不去計較歷史的細枝末節(jié),很有大歷史的韻味,可是好像又少了點歷史中的具體人物的血肉呢! ——孫蘭
歷史課需要包袱,每節(jié)課你準備了幾個包袱?讓學生大笑,讓學生痛哭,讓學生沉思。課堂要強調學生的參與,但教師的引領主導作用不可削弱。
——譚宏偉
今天因為疫情取消周末休息,明天后天正常上班。今晚又是班主任看自習。今天集體備課時間聽了專家對問題解決類微課題的修改意見,深知規(guī)則太重要!有時因為惰性想回避一下問題,結果會嘗到苦果,真不值!這是個信息時代,知識理念必須不斷更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不被無情淘汰!明天繼續(xù)學習!給自己加油!
——王素珍
規(guī)范如高考題也會有爭議,所以對于一些改編題、模測題的選項沒必要過分糾結乃至鉆牛角尖,削足適履就違背了考查的初衷了。
——高樂華
中古西歐二元格局不僅體現(xiàn)在教權王權并立,還體現(xiàn)在基督教文學與世俗文學并存!
——王俊峰
到了期中復習時候,思維導圖是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限時練是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但是,還有很多小的細節(jié)部分,同時,引導學生重新看書,將課本內容再過一遍也是有效辦法。但是比較迷茫的是,要求學生默背有效,但是浪費時間,實在不知道該不該可取?
——韋佩
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問題的解決上,而不能從整體上把握這節(jié)課,還只是停留在知識的水平上,如果創(chuàng)設的情景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則上升到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
——龍廷忠
學生一定要學會提取并表達出頂層概念,掌握細致縝密的邏輯思維推導能力,如果再加上精準的表述,即便不是為了參加高考,這些能力也會對他們以后的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幫助。
——魏丹
今天剛上完第13課,晚上聽了畢老師對本課分享,思維產(chǎn)生碰撞,蕩起波瀾……結合最近自己所作所為,充分認識到人生貴勤,學無止境的樂趣,勤起來,精神也就更易豐足。繼續(xù)努力。
——李森
今天看王帆的《大國較量》,深刻理解大國博弈的戰(zhàn)略眼光與戰(zhàn)略謀劃。美國的羅斯福總統(tǒng)不僅有經(jīng)濟執(zhí)行力,還有政治眼光,領先于斯大林。 ——繆長春
在俄文中,城邦有兩個詞,相應表示不同歷史時期的城邦。Полис,即英文的Polis,指的是城市及其附屬領地,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組織,特指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城邦;俄文中還有город-государство/city-state也表示城邦,直譯為城市國家,特指中世紀時期的城邦,以意大利的城邦為代表。 ——郝振楠
設計思維進入課堂。從了解客戶到界定問題,創(chuàng)意構想,一直到最后測試調整。是不是整節(jié)課就可以作為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來設計呢? ——魯良快
今天聽了鄒老師的課,感覺1學生基礎很重要,2學習氛圍很重要。3學校要支持。4個人要做一個有心人。尤其是第4條是老師成長的加速器! ——張自方
選必3相比選必1、2,能更好地整合《綱要》(上、下),尤其是《綱要》(下)的內容,或用《綱要》(上、下)的背景知識去解釋文化現(xiàn)象,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 ——宋巧林
歷史專業(yè)閱讀是歷史教師的必修課,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做到深度備課! ——鄭乾道
今天上課學習的是北洋軍閥時期的統(tǒng)治一節(jié),通過補充了一些史料,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讓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了北洋軍閥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和外交。 ——賈會云
今天聽了鄒老師的講座,有兩點體會:一是,研究學生如何去聽課或者有效指導學生如何聽課;二是,上好講評課,更深一步講,當務之急是要研究新課改下以課型和實施策略為抓手,改進教學,促進自己專業(yè)成長和觀念更新。總之,一句話:回歸課堂,關注課堂,研究課堂! ——鄭濤
書摘:民主制度不見得是一種最好的制度,因為多數(shù)人并不就天然地意味著道德和智慧上的優(yōu)越性。但是相比其他制度來說,它最不壞,或者說,它的好處相對來說更多,風險更小。——彭剛:《西方思想史導論》 ——冀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