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大學一26人考研上岸的學霸班引起廣泛社會關注,網友驚呼:太牛了!
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也有這樣一個班級——2018級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化學)專業1814201班。班級29人,其中15人考研成功繼續升學,9人保研至本校、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學校,2人即將出國深造,2人找到心儀的工作,一起看看學霸班有啥秘籍。
改掉被動學習的思維方式
班級剛組建時,1814201班的同學們也曾因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習模式的轉變而感到不知所措。
“一定要改掉高中被動學習的思維方式。”作為“過來人”,輔導員楊雨茗建議班委發揮作用,從班級自身特色出發,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
除了每周2次的集體自習外,6名班委實施“班委負責制”,每人負責一個寢室,分“全員提醒、考前輔導、精準幫輔”三步走,督促寢室成員學習,提醒考試安排,考前集中收集同學們的問題,組織聯系老師答疑。
班委找來各科目成績優秀的同學,組織“學霸講堂”,梳理總結基礎知識,精講重難點。考試前,對每科成績稍落后的同學進行“一對一”幫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實現“全覆蓋、抓重點、結對子”,不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
“班委負責制的優勢在于,每位班委都比較了解各自的室友,組織學習時,可以針對室友的弱點進行查缺補漏。班委和室友之間比較熟悉,在學習上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班長趙少源說。
李莉莎,在班級剛成立時成績排名第29名,逐步上升到第14名。今年,成功考取本校研究生。“我受室友的影響較大,看到團支書朱文慧早出晚歸地勤奮學習,我也不敢松懈,平日里我們互相督促,學習的勁頭更足了。”李莉莎說。
李莉莎口中的朱文慧,也已經成功保研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如果大家最近遇到了困難,隨時和我聯系。”在臨考前3周,同學們最緊張、心態最焦急的那段時間,班主任王家鈞常這樣說。
王家鈞聯合班長,與每位考研同學的導師、家長聯系,邀請他們以寫賀卡、打電話等方式,鼓勵考生作最后沖刺,及時為他們送上來自家人、導師和同學們的考研祝福……
已考取本校研究生的鞏宇新回憶道:“在同學們對保研、考研的學校、專業感到迷茫時,王老師及時地幫助每個同學分析本校專業優勢以及其他院校的專業情況,對學校的選擇、未來研究方向等給出中肯的建議。”
老師的關心和幫助讓他們在追夢路上倍感溫暖、一往無前。
沒有“內卷”,只有共同進步
校十佳班集體、先進班集體標兵、“五四評優”優秀團支部標兵……不僅1814201班獲得多項榮譽稱號,學生個人更是碩果累累。全班共43人次獲得多項校級個人榮譽稱號,位居年級第一。班級累計獲得各類獎助學金23萬余元。
“每次下課,都有一群人圍著老師問問題,我旁聽時能及時發現很多自己遺漏的知識點。同學們也經常會在群里討論問題,分享經驗,我們沒有‘內卷’,只有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朱文慧說,班級濃厚的學習氛圍對自己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
在這一點上,已經發表過1篇SCI論文、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得一等獎的林銳帆也深有體會。他認為,參與項目的過程也是培養自己研究思路的過程,但最終成績的高低更多取決于團隊的合作。
“在班級濃郁氛圍的帶動下,團隊成員都愿意花時間去研究,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使勁,是科創成功的關鍵。”林銳帆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814201班的同學們不斷在各類專業技能賽事中嶄露頭角。
“微瑞杯”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歐倍爾-西儀服杯”黑龍江省大學生化工實驗競賽中獲特等獎、哈工大“聚合杯”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都有他們的身影。班級累計斬獲各類獎項48項,發表科研論文4篇。
優秀的不是個人,而是有凝聚力的集體
2019-2020年期間,班級成員主動承接了“化雨基金”,對接幫輔廣西金秀民族高中的3個“哈工大班”。同學們自發將生活費、獎學金和勤工助學的錢捐出,用來給“哈工大班”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并建立圖書角,跨越3000多公里將愛心傳遞。
此外,同學們積極參加“萌芽行動”,對接哈爾濱市家庭困難的初中學生,開展了近20次“點對點”學習輔導,為他們制定學習計劃。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同學們紛紛投身到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中。17人主動參與執勤站崗、體溫檢測等社區防疫工作。在全國各地的抗疫一線,展現哈工大學子的擔當,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800余個小時。
在今年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名單中,也有了張文超的名字,他希望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優秀的不是我們個人,而是我們這個有凝聚力的集體。”同學們一致贊同這句話。
責編:蔣宇駿
審核:王龍龍
復核:王岑予
留言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