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才少女”何碧玉,年僅14歲半參加高考,憑著標準分750的驚人成績,一舉奪得了當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狀元”。隨即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錄取。
何碧玉的驚艷表現在整個高考史上,都有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出現也在高考歷史上創造了一個令無數后人仰望追尋的奇跡和神話。
這可真的是學霸中的學霸,無愧于“天才少女”的美稱。
“天才少女”何碧玉最后并沒有止步于清華,從清華生物系畢業之后,她又立即被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錄取。在那里,用了五年的時間獲得了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比較遺憾的是,博士畢業后的何碧玉最終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做了一名研究員,后來又加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任助理教授。
“天才少女”何碧玉
何碧玉出生于河南省新鄉市,她出生的地方正是當年華北石油地質局的所在地。
何碧玉從小就在學習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學習成績更是遠超同齡人。
還在新鄉市石油小學上五年級時,何碧玉就歷經層層選拔,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河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實驗班,而那個時候的何碧玉才年僅10歲半。
在河南省超常教育實驗班,“新鄉市中少兒班”,何碧玉與30多名智力超常,年齡卻僅在10歲左右的天才少兒,共同生活和學習了4年。
在這4年時間里,何碧玉和他的“小同學”們,很順利地完成的小學六年級和初中、高中7年的所有課程。
7年的課程被壓縮在了4年時間里,而彼時的何碧玉和她的同學們,還僅僅只是一群10來歲的孩子。
他們究竟是怎么走過來的?外人簡直無法想象!
2000年7月,河南的高考場上坐著一個年僅14歲的小姑娘,這個小姑娘不是別人,正是何碧玉。
那一年高考,何碧玉發揮得非常好,她以總分750分的超高的成績輕松摘得了當年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狀元”的桂冠。
從此,“天才少女”的名聲大噪,也在高考歷史上留下了無盡的傳奇神話。
天才的背后也離不開努力和方法
14歲參加高考,總分750分,一舉考入清華。
這是多么驚人的成績?
同樣的,這也足以令人好奇,如此“天才”究竟是怎么養成的?她的背后究竟藏著哪些學習的“秘密”?
在后來的采訪中,何碧玉和她的父母雖然沒有詳細地透露他們學習方法和教育理念。但從她們的只言片語和對無數學霸經歷的總結,我們很容易歸納出值得學習和思想的點。
首先,要做一個“時間管理大師”。何碧玉用四年時間學完了7年的課程,這聽著很驚人,但背后藏著的卻是她對時間的精準把控。
作為普通人,要養成有效的學習習慣,就是一定要每天抽出時間來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通過刻意練習,養成學習習慣,實際上是學習時間的劃定與利用。
合理地規劃時間,將其精確到分秒,并長期堅持,效果絕對超乎想象。
其次,像一個修道者一樣“吐納”。所謂的“吐”,其實就是不斷地總結、整理與分享。而“納”其實就是學習、歸納與精煉。
學習任何知識都有一個知識被學習-打碎-重組-再分享的過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感悟,將知識重新組合、化源為本。從而讓記憶更高效,使知識掌握更牢靠。
最后,廣泛閱讀,海納百川。閱讀是一個人接受他人觀點,重塑認知的過程。認識到了,思想境界也就能跟得上,學習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為什么有的人學習成績可以那么優秀?而有的人卻總是一塌糊涂?這不排除人和人之間有智商的差異。
但筆者認為,這更多的是認知上的差別和方法上的區別。
正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在學習上,沒有方法猶如在黑暗中前行,不僅特別容易碰壁,走得還異常艱辛。
而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是能夠看得更高、望得更遠。跟著清華北大的學霸一起學習,掌握他們的高效學習方法,學習自然也就會更加輕松。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常耕不輟
往期精彩:
博士媽媽佛系帶娃,不教識字只做1件事,孩子上學后專注力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