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屬的76所高校,是實力非常強的高校群體,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內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這76所高校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清北華五”七所大學,它們在各種機構發布的大學排名中基本都位列國內高校前七位,其中清華大學的地位更是無人能撼。
倘若我們站在全球這個平臺看,會發現近些年多數教育部直屬大學的世界排名在上升,為了讓大家有更為直觀的認知,筆者將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和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關于教育部直屬高校名次的數據整理出來,制作了“近兩年教育部直屬大學名次變化表”(以下簡稱“名次變化表”),供大家參考。
由于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和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名沒有對兩地辦學的高校進行區別對待,所以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的兩地校區,名次相等。
“名次變化表”中有11所高校沒有名次,它們幾乎全是語言類高校、財經類院校和藝術類院校。藝術類院校不上榜,大家能理解,實力一流的語言類院校和財經類院校不上榜,有些人就不理解了。其實,財經類院校和語言類院校在綜合排名榜上沒有什么好的表現,只有極個別頂級院校能進入世界大學排名榜,主要是因為財經類與語言類院校比較難出科研成果,公開的科研數據一般,但這對它們的社會認可度不會產生大的負面影響。
清華大學的名次遙遙領先,連續兩年位列世界高校前30位;北京大學在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高校第51位,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高校第45位,晉級全球50強。
緊隨清北之后的華東五校,在世界大學中的名次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浙江大學上漲幅度最大,一年時間,世界排名上升了20位。
仔細分析,我們還發現,76所教育部直屬大學中,有20所世界排名上漲幅度超過50位。比如坐落在長沙的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世界排名上漲幅度分別為59位和57位;坐落在武漢的武漢理工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世界排名上漲幅度均為76位;坐落在北京的北京郵電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世界排名上漲幅度分別為108位、74位和65位。
漲幅最高的大學為陜西師范大學,該校在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高校第1238位,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高校第895位,名次上升了343位。
陜西師范大學是國家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譽為“教師的搖籃”。該校秉承“西部紅燭精神”和“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優良傳統,深耕西部,至今已為各行各業培育了近五十萬名人才,他們多數奮斗在教育一線。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陜西師范大學建校以來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中,超過三分之二服務于西部教育事業;陜西省90%以上的中學有陜師大畢業生任教,80%以上學校的校長、名師畢業于陜師大。
“名次變化表”中僅有8所高校的世界排名在下滑,它們分別是東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其中華中師范大學的世界排名小幅下滑4位。下滑幅度最大的高校是東北林業大學,該校在U.S News2022世界大學排名中的位次比U.S News2021世界大學排名中的位次低了139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院校的世界排名進步了,但國內排名卻下降了。
武漢大學的世界排名上升了38位、同濟大學的世界排名上升了27位,然而兩校在國內的排名均下降了一位;北京師范大學的世界排名從320位進步到295位,可是國內排名卻從21位下降到23位;中國農業大學的世界排名從406位上升到379位,但國內排名從27位下滑到33位……
當然,商業榜單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U.S News版”大學排名也是這樣,有些高校的名次很難讓人信服。像湖南大學,名次在武漢大學、同濟大學之上;中南大學,名次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之上。
不管怎么講,大多數教育部直屬大學的世界排名在上升,肯定是一件好事,說明國內知名大學的整體實力在提升。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部直屬大學具備國際影響力。
今日話題:除了清北華五,你最看好哪所教育部直屬大學?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軼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