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學霸,考上理想的大學,是每個家長的愿望。近代知名教育名家葉圣陶則認為: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01 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僅有20%與智力因素相關,剩下80%則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養成某個習慣,我們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所養成的習慣是好的,那就會終身受益,而兒童時期則是培養習慣的最好時期。
2015年河南高考狀元馬驍說,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學習習慣的加持。
馬驍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從小他們就可以培養馬驍的好的學習習慣:寫不完作業不能睡覺、睡覺前回憶總結當天學的新知識等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后,父母對馬驍的管理就很“放松”了,因為他們知道“學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馬驍是會認真學習的”。
正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所說: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那么,想成為學霸,需要從小養成哪些習慣呢?
02 學生時期,需要養成的3個好習慣
(一)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往往會陷入“重視聽課,但不重視預習”的誤區。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在學習中看似不重要,實則非常重要。
課前預習能鍛煉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減少對老師的依賴。眾所周知,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據悉,大多數學霸都擁有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促成他們取得好成績必不可少的一環。自主學習能力就像肌肉,不斷鍛煉(練習)才會變得更加發達,預習無疑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好的鍛煉方式之一。
課前預習能提前幫我們清掃學習障礙,提高聽課效率。
提前將要學習的知識過一遍,找出自己不懂的點,等老師正式講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多花注意力在自己有疑問的地方,極大的提高聽課的效率,降低聽課難度,同時有助于培養自信心。
那么,預習時,具體需要做到哪些點呢?(這部分建議收藏)
快速瀏覽新章節,了解所學內容,建立知識框架。
找出本章內容和前面內容之間的聯系。
仔細看一遍教材,對自己不懂的內容做標記,上課時注意此部分內容的講解。
最后回顧一遍教材,就其包含的知識點,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問題,等老師講完課后再嘗試自己解答。
(二)定時總結歸納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聽課寫作業,沒有主動的輸出,效果并不好。
美國華盛頓青少年學習研究所的一組數據表明:在對1000名學生做隨機抽樣后,跟蹤調查發現,90%學習好的學生往往擁有主動復習、歸納整理所學知識點的習慣。
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在主動復習、歸納的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對知識進行了二次思考、深入加工,從而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記憶自然更加牢固。
從小養成定時總結歸納的習慣,好處不言而喻。不僅能提高知識掌握的深度,還能避免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學了啥都記不起來的尷尬情況。
可以說,定時歸納總結的習慣,是學霸的標配。
(三)定時整理錯題的習慣
錯題是做題最寶貴的財富。很多同學往往對錯題很不屑,老師安排記錄錯題,也是湊合寫寫、敷衍了事。
殊不知,這就相當于——有直線捷徑你不走,非得走彎彎繞繞的小路。多浪費了功夫,效果還不好!
錯題是我們知識薄弱點的集中反映,與其做1000道新題,不如做好100道錯題。
▲某學霸整理的錯題本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1000道題中,可能有950道你已經會做了,再去做它們其實是浪費時間,真正有意義的,是攻克那些你曾經不會做的題。保證以后不出錯,這樣才能起到提高分數的作用。
黑龍江理科狀元劉詩澤就曾提到,錯題對自己的理科學習幫助非常大。“我把自己經常出錯的題匯總在一起,總結它們的做題規律,這樣我在正式考試時就很少在類似的題目里做錯。”
學霸們做錯題本時,往往很精細。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個重點(建議收藏):
單獨摘錄錯題,不要直接把答案寫在一邊,方便復習時重新解答,不受之前答題的思維定式影響;
分析錯題的具體錯因并記錄,錯因主要分為粗心、難點、知識點三類;
定時回顧自己的錯題,對再次做錯的題做標記,再下次復習時“重點照顧”這些題。
總結一下:
1.人的行為90%以上由習慣決定,兒童時期則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機。
2.兒學霸僅有20%原因是智力因素決定,剩下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對學習成績起到顯著作用。
3.如果想培養一個學霸孩子,不妨從小開始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其中認真預習、定時總結歸納、定時整理錯題等習慣對提高學習成績有顯著效果。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