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資源眾多,
但高校與高校之間,其實也存在著“鄙視鏈”,
站在“鄙視鏈”頂端的自然就是我國39所985高校,其次是211高校,然后普通一本,再到普通二本,最后就是??粕?/p>
從高考結束那一刻,學生們之間的差距就被分數拉開了,不同的學校背景,同學們在就業時,可以選擇的企業也是截然不同的,
人民日報2022年校招擬聘名單公布,名校生和二本生之間的差距再一次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人民日報擬聘名單公布,62名大學生成功入選,二本生“榜上無名”
每年的3-5月份,都是各大國企進行校招的高峰期,一些準備得比較早的企業,現階段,招錄已經基本接近尾聲,
人民日報作為其中之一,也公布了今年的擬聘名單。
在這份名單上的同學,過了公示期,如果沒有什么異議,并且自己也順利地完成了最后一個學期的學習,
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那么就可以正式地成為人民日報的一員了。
能夠入選的畢業生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是也有不少二本畢業生表示,“又是名校生的天下”,
確實,縱觀整個錄用名單,基本上入選的畢業生至少也都是“雙一流”大學,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上榜多人。
要知道人民日報在我國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所以在招錄的過程中,不管是
學歷
門檻,畢業院校以及綜合能力多個方面的考核都是非常嚴謹的,
考生也是需要經過初選,筆試,面試等等環節的選拔,這份嚴謹其實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負責任。
其實也不僅僅是人民日報這樣,大部分國企在人才的選拔過程中,多會更加青睞于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為此也會有些二本生覺得不公平,
但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大家覺得不公平的事其實反而是最公平的。
有人覺得這樣的錄取標準是對二本生的不公,但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對努力學習的一種認可
我國高校資源大概在3000余所,但是985高校只有39所,放寬至“雙一流”高校也不過才147所,
有同學們用開玩笑的方式去解釋什么是985,就是98.5%的同學都考不上的學校,
雖然是一句調侃,但是也確實反映了學生們考入名校的艱難。
這些同學的付出的努力,不僅僅是在大學里,更是在高中,初中乃至小學
,長期以來的努力學習才考上了名校,因此獲得了更好的就業機會,這樣的結果就是對學生們這么多年努力學習的一種認可。
所以,
更好的企業青睞于更優秀的畢業生,這樣的雙向選擇,沒有什么不公平,
反而這樣的選拔機制,才會鼓勵更多的同學去努力學習。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抹殺了二本生或者一些??粕膬炐悖诟呖忌蠜]有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但是畢業之后,
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的同學也是大有人在。
只是希望同學們能夠明白,當自己在學業上已經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升自己的能力,
用更多的努力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讓社會為自己降低標準。
對于二本生來說,如何縮短和名校生之間的差距,兩個選擇值得考慮
考研其實就是給二本生一次“逆風翻盤”的機會,
順利考研上岸一方面可以彌補同學們在高考時留下的遺憾,另外一方面也能提高自己的學歷,提高自己的求職優勢,但是現在研究生考試已經越來越“卷”,難度完全不輸高考,想要成功上岸,不付出足夠的努力,恐怕不行、
國考和省考相對來說,會讓二本生和名校生的差距看上去沒有那么大。
一般來說,國考和省考的報名門檻都是本科起,所以二本生不會再被拒之門外,當有了一同競爭的機會,那么大家也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能都上岸全憑自己是否付出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