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所學專業,大多數情況下,影響著畢業生未來的就業選擇。高考填報志愿,很多學生會傾向于選擇當下熱門專業。
原因在于熱門專業面向的就業市場,招收人才需求量大,且工資不菲。可是,學習四年,大學畢業后,學生會發現就業時,此專業就業環境已然發生轉變,不僅人才需要飽和,且工資比較低。
因此,面對這種所學專業與社會所需人才有所出入的現象,北大知名教授姚洋曾公開表示,在未來10年內,有3種職業可能會被取代而消失。
北大教授姚洋指出,3類職業可能在未來10年消失
北大知名教授姚洋,若平時對教育資訊有了解的家長學生,會聽說過他,關于教育,他提出過不少觀念,比如他曾提出過“取消高考英語”、“天才是教不壞的”、“所有孩子都應該接受完全平均的教育”等多種建議、理念,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在未來會有哪些職業被取代、消失的問題上,姚洋教授公開表示,有三種職業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最少在未來10年。
外賣類職業:從事外賣工作,只要具備騎車技能、簡單識字、看地圖等,基本上人人都能勝任。
只不過根據接單能力的高低與所處城市的發達程度,會存在月薪有所不等的情況。如今,有些大學畢業生因嫌棄專業對口的工作工資低、不愿意跟人打交道等,會選擇外賣這份職業。
因外賣職業的入行門檻較低,隨著科技的發展,姚洋教授認為未來可能不會有配送機器人被發明,來取代這個職業。
外語翻譯類工作:從事外語翻譯類工作的人才,日常工作主要是進行口譯、文譯等。現在很多軟件基本上能夠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語義轉換,雖說有些死搬硬套或者存在翻譯有誤,但隨著科技進步,這一點會有所提升。而一些真正研究外語互譯的程序,當今已經初顯地道標準端倪了。
普通出納與會計人員:會計雖說是一個熱門專業,但工作內容無非跟“計算”有關,未來很有可能會被電腦自帶的高級算法或其他的技術所取代。并且在某些銀行,會見到一些機器人已經開始代替工作人員去辦理相關業務了。
未來職業發展趨勢,還是要看行業大環境,存在不確定性
從姚洋教授公開表達的三種或將會在未來10年消失的職業來看,他的觀念不無道理,原因在于智能化已經逐漸滲透進社會的各個領域,以智能化的方式取代門檻較低的職業,符合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同時也反映出了相較于腦力工作者,體力工作者的職業更容易被取代。
這也是為何國家積極推動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姚洋教授的觀點,也在暗指一種社會現象,那就是在某個時間段具有就業競爭優勢的熱門專業,在另一個時間節點,不一定具有就業競爭優勢。
比如一位學金融的一流院校畢業的學生在某個節目上表示,報考專業時因看到鄰居學了金融、并拿了高薪,才報考的這個專業,結果等到畢業,就業工資卻跟對方天差地別。當時對行業與職場頗有研究的主持人就說,畢業生能夠享受到什么待遇,除了自身能力之外,還要看行業大環境。
若行業發展勢頭正猛,并進入了紅利期,那么跟這個行業所對口的專業畢業生,不僅工資收入不低,且相對晉升也會更快;若行業發展不景氣,所需人才飽和,那么畢業生不僅很難找到專業對口工作,而且工資并不會很高。
高考慎重選專業,關注行業發展形勢,選擇前景專業
由上述可知,之于高考填報志愿,學生與家長并不僅僅是看當下熱門專業,還要看這一專業的未來行業發展形勢。如何洞悉行業未來發展,其實可以看社會發展的方向。
比如就當下社會而言,智能化發展的同時,國家方面對環保的提倡,也在預示著未來環保專業或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熱門。因此,跟環保相關的專業,或將是學生可以選擇的專業之一。
這是為學生填報高考志愿提供的一個思路,至于如何填報志愿,學生若想要在未來好就業,還是要去綜合慎重考慮一下。
總之,學生所學專業影響著未來就業,但行業發展境況則決定著就業情況,學生可根據行業形勢,去選擇具有發展潛力與前景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