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成績中等的孩子更有出息
晨曦
轉載▼
標簽:育兒
分類:讀書摘錄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說:“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的不一樣集合在一個校園里,希望教育成一個樣子。”形象地描述了應試制度的悲哀。
中國臺灣“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林子銘教授說:很多父母最常做的是耳提面命:“你要好好學習啊,你若是肯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些父母貌似正在拼命把一個大老板的材料往打工仔的模子里塞啊!
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并沒有錯,錯在這樣的學習是自愿的還是被逼的。
當你的孩子在學習上并不出類拔萃,請不要做強制學習的執行暴君,因為現實中,成績中等的孩子更有出息。眾所周知的例子比如新東方的俞敏洪,阿里巴巴的馬云等等,不勝枚舉,有力地揭示了其中的必然性:
1. 成績中等的孩子往往花更多時間涉獵很多與學習毫不相關的東西,這些所謂毫不相干的東西更有利于多元化思維——創造思維的形成,并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卻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影響,尤其表現在面對問題和挑戰時,更加靈活多變。
比如在他們與老師交手,鉆學校的漏洞,和父母周旋,想方設法搞點兒零花錢,追男(女)朋友,和朋友斗智斗勇這些在學習之余的歪門邪道中,多元化思維得以很好的訓練……并使其變成出了校門后十分有用的能力和經驗。
2. 成績中等孩子的人格發展更健全,而智商高的孩子往往被自身性格缺陷所阻礙。
大量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更有用,情商才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最主要的是兩點,一是人緣也比較好。能不能得到機會、能否被提拔或者不幸被裁員,是由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決定的。人力資源經理說:在招聘面試時,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比專業水平更重要。二是抗壓能力比較強。個人的意志力是戰勝失敗的最有力武器。
3. 成績中等的孩子常常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得更輕松,因而更有創造力。誰都知道,做喜歡的事情更容易成功。
每天回家都會被父母盯著做功課的學生,從小到大看重的是分數,眼中只有自己,這類學生的情商通常不高,往往會為了一兩分爭得你死我活,而不會關懷其他同學。
人生如此豐富多彩,莫讓學習掃了生活的精彩和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