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官網發布了一則題為《科技力量讓學生喝上“穩穩”的熱水》的宣傳報道。文中提及,因近兩千名學生被封控在宿舍,老師運用“拓撲優化”原理,最大化提高平板車空間利用率為學生送暖水瓶。對此,有網友質疑“平板車運暖水瓶所用的科技力量”。4月8日,該校撰寫此文的工作人員回應新黃河記者,“這篇報道并非表現科技含量,而是突出一線防疫的老師比較有心,將自身所學知識用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用平板車給學生送暖水瓶,校方發文稱“用到科技力量”4月8日下午,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官方網站首頁蘇信新聞一欄中,已刊發《眾志成城克時艱,蘇信抗疫在行動》系列報道十八篇,其中發自三天前的一篇題為《科技力量讓學生喝上“穩穩”的熱水》宣傳稿件引起網友關注和質疑。這篇文章來自上述高校汽車與智能交通學院,文中表述稱,“學校有兩棟宿舍樓近兩千名學生被封控,每天樓層值班老師都要為學生們打熱水、送飯、收拾垃圾,提供暖心服務。起初打水送水效率很低,一趟趟的搬運使得老師們汗流浹背,體力透支。汽車與智能交通學院的一名老師運用‘拓撲優化’原理,充分分析水瓶的結構和外形后,找到了暖瓶擺放的最佳布局方法,實現了平板車上的空間利用率最大化,將平板車運送暖瓶的能力提高了近一倍,將每層樓打水時長從原來的一上午壓縮到一個小時,同學們的等待時間得到縮短,這種‘暖瓶物流學中的拓撲優化’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加細致、周到、快速的物資保障。老師們的智慧是防疫一線的能量,也是戰友們默契的鼓勵。而他們用心的付出也傳遞到了同學們的心間,一扇扇宿舍門擋不住的是師生們的融融情誼。”該文章后配有一身著防護服老師接熱水,以及一輛平板車上裝著14個大小不一的暖水瓶的照片。有網友發現這篇宣傳文章后質疑,“用平板車裝暖水瓶運送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見,文章中用‘科技力量’和‘拓撲優化’是否存在過度宣傳?”
撰文者回應:想表達老師在戰“疫”中用所學提高工作效率4月8日下午,新黃河聯系到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撰寫該篇文章的工作人員。她介紹,學校兩棟宿舍樓被封控后,學校老師紛紛參與一線疫情防控。為學生提供熱水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每個宿舍有五六名學生,每人每天用水少至一暖瓶,多至三四瓶。疫情出現得比較突然,被封控的學生想喝熱水,老師們來不及多想,手拎著暖瓶來回幫學生們打水。后來,有老師從學校送飯的平板車得到啟示,申請了平板車用于給學生送暖水瓶。”
對于文中為何會用“拓撲優化”“科技力量”表述,撰文者稱,參與防疫的老師為理工科出身,平時聊天也比較幽默,在最大化利用平板車空間運送暖水瓶時,不禁想到有科技感的“拓撲優化”一詞,“當時大家發了一個朋友圈,在高強度工作下調侃為‘暖瓶物流學中的拓撲優化’,引起了學校的關注,才撰寫了這樣一篇文章。”撰文者坦言,這件事并沒有深度的科技含量,只是老師比較有心,將自身所學知識用在日常工作中,原本只能隨意擺放七八個暖瓶的板車,可最大化擺十四五個。很快,這種方式在參與防疫的老師中傳開。“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表達疫情當下,大家苦中作樂,以此團結和凝聚大家的力量,老師在戰‘疫’中利用所學將原本辛苦的事情簡單化,提高工作效率。”撰文者表示,學生們也很認可老師們的工作,很多人在暖瓶上留下感人的話語。
新黃河記者:丁國彬
編輯:劉丹
關鍵詞: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智能交通 提高工作效率